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健康食品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8-03-13 19:07

  本文选题:健康食品 切入点:保健食品 出处:《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食品健康化和功能化是带动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健康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要将以营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的进步给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能性,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使产品研发更有针对性,是产业升级的有力工具。同时,移动互联技术也令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信息愈加对称,从而使产业升级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最近健康食品研究领域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期。
[Abstract]:The healthy and functional food industry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food industr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food industry is a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 The evolution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 while big data's analytical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et era has made product development more targeted and is a powerful tool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 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also makes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manufacturers more symmetrical, which make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y inevitab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health food research field recently, and forecas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工学院 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广东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分类号】:TS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德衡,钱方,刘雪雁;酶工程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曾晓雄;;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菊芳,吴海珍,梁世中,陈峰;氮源对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J];海洋通报;2001年05期

4 姜悦,陈峰,梁世中;利用海洋微藻培养生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J];海洋科学;1997年06期

5 刘锦,鲁映青;金雀异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c-myc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6期

6 陈洪;赵元弟;魏芳;董绪燕;马志亚;;新型纳米脂质功能食品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5期

7 王建华;;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8 张义明;DHA的来源及合理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8期

9 陈文;魏涛;秦菲;金宗濂;;美国对功能食品的管理[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7期

10 孙传范;;国内外功能食品产业的比较[J];食品科学;2009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春燕;磨文龙;;微波法提取橘皮中类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2 吴小刚;黄东平;曾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年02期

3 庄颖,赵红,张玉媛,马孺林,韩慧;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庄颖,姚荣英;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武艺;;荔枝纳米保鲜剂研究及应用进展[J];北方园艺;2011年01期

6 梁宏宇;胡迪;肖红梅;;纳米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2008年05期

7 胡长伟;刘志礼;;富含EPA的海洋微藻的规模化生产[J];水产科学;2007年08期

8 李红飞;于宏伟;韩军;李宁;林杨;贾英民;;黑曲霉D2-26乳糖酶分离纯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杨茂区;陈伟;冯磊;;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6年03期

10 孙灵毅,王力勇,赵强;3种微藻兼养培养及营养成分的比较[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龚晨睿;宋毅;李骏;程茅伟;刘爽;易国勤;;大豆异黄酮抗氧化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研究[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余清;;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及其未来展望[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瀚;缪晓玲;吴庆余;;利用淀粉水解液发酵生产工程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异黄酮苷元防治AD及抑制Aβ神经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蔡杨鹏;沙蜇Stomopholus meleagris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建华;谷氨酸双结晶高效提取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D];江南大学;2012年

4 梁英;海洋硅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陆万香;黑茶呰子(Ribes nigrum L.)含Cytb_5结构域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林学政;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富含EPA/DHA异养微藻株的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0年

7 沈继红;融合微藻Tetraselmis sp.-1的鉴定、培养及动力学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8 马丽娟;大豆异黄酮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杜冰;DHA的发酵生产及代谢调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10 刘世名;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高密度异养培养[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心;苹果渣固态混菌发酵产复合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瑾;温度和硅胁迫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谢爽;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沈国辉;DHA微胶囊稳定性及在婴幼儿奶粉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然;一株戈登氏菌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工艺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永胜;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纤维素酶的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丽娟;玉米皮膳食纤维粉质特性的研究及其片剂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孙博;几种水产品营养成分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振;脂肪酶等在造纸过程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10 滕宏飞;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甘油酯型鱼油[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冬平;张良;许立;周玲玲;龙军;方泰惠;;舒络粉针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年11期

2 王丽江;陈松月;刘清君;王平;;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及检测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3 朱银燕,张高勇,洪昕林,杨恒权;胶体体系中合成纳米胶囊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6期

4 王结良,朱光明,梁国正,赵雯,吕生华;自组装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3年07期

5 席文娣;;我国功能食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研发方向[J];甘肃科技;2008年05期

6 胡学智;国内外酶制剂工业及其应用[J];工业微生物;2001年03期

7 何培健;王大志;陈利琴;王燕;;纳米技术在药品与食品包装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8 张响英,王根林,唐现文,黄金明;大豆黄酮对仔公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1期

9 曾晓雄;;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温少红,李叙风,鞠宝,王长海;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健;芬兰的生物技术[J];国际化工信息;2002年06期

2 木美;下一位世界首富诞生的行业——生物技术行业国际投资扫描[J];新财经;2002年10期

3 陈坚;生物技术对我国食品业的影响[J];中外食品;2002年09期

4 心格;生物技术领跑未来经济[J];中国市场;2002年01期

5 ;欧盟公布了生物技术战略[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2期

6 ;台湾生物技术制药业热衷于中草药研发[J];中国药房;2003年10期

7 ;未来5年我国生物技术投入将超百亿元[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1期

8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之路[J];化工文摘;2004年05期

9 亦冬;;各国生物技术”强国“攻略[J];中国高新区;2005年05期

10 陈丽珍;白色生物技术出现实质性突破[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之璧;;生物技术与中药现代化[A];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高级进修班讲义[C];2004年

2 侯云德;;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趋向与药物创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张长铠;牛钟相;刘建军;宫志远;张利宁;王玲玲;;第六篇 生物技术[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4 刘红美;曾柱;;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齐义鹏;;生物技术的回顾与展望[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张继威;;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高天鹏;李雪;张庆;;生物技术是实现绿色化学和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东英;李志平;;“生物技术”一词的由来[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一帆;;未来五十年,北京农业将是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全新的生物农业[A];未来五十年北京农业与食品业的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赵万欣;;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翠蓉;美国生物技术股:亏损的“博彩游戏”[N];科技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顾钢;生物技术板块向亚洲漂移[N];科技日报;2005年

3 基因潮总编 黄猛潮;风险投资热逐生物技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4 蔡朝阳;把生物技术成果转为生产力[N];湖北日报;2006年

5 王文;关注中国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徐惠喜;生物技术作物迎来发展新机遇[N];经济日报;2009年

7 董少广 董良;生物技术可让5亿亩荒地变良田[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基因潮编译;欧洲争生物技术领跑欲二十年内赶超美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姚兵兵;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生文;大力发展我国生物产业[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天柱;现代生物技术管理的企业策略与集群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沈虹;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顾建宁;基于融资目标的江苏生物技术企业创业成长期资本运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王浩;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探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e,

本文编号:1607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607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