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品牌联合的匹配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新创企业 + 品牌联合 ; 参考:《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营销是他们企业维持生存与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上百家有前瞻性、规划性的公司把品牌联合看成是扩大他们品牌的规模和影响、打入新的市场、结合新科技、通过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和刷新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然而,现有的品牌联合研究更多的关注成熟企业,对新创企业的研究较少。本团队已经就新创企业品牌联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而且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验证了新创企业品牌联合战略对新创企业的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即新创企业可以通过品牌联合的方式解决在自身资源不足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快速成长的目标。然而新创企业如果采取品牌联合的战略,对与之联合的企业有何要求,即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使新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品牌联合效果达到最优?新创企业的品牌联合战略的匹配机理是怎样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新创企业最大限度的实施品牌联合战略,获取生存发展的优质资源,降低品牌联合的风险,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新创企业品牌联合的匹配机理,利用组间设计因子设计方法,根据产品匹配性、品牌匹配性、品牌资产、产品涉入度和品牌知识的高低差异设计了32个虚拟的品牌联合场景,通过现场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最后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验证假设。本研究结论为:(1)新创企业与合伙企业的产品匹配性、品牌匹配性越高,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评价也就越高。(2)消费者对合伙企业的产品涉入度越高,联合双方产品匹配性、品牌匹配性对联合评价的正向影响将变得更强,而合伙企业的品牌资产对联合品牌评价的正向影响将变得更弱。(3)消费者的合伙企业的品牌知识越丰富,联合双方产品匹配性、品牌匹配性、合伙企业的品牌资产对联合评价的正向影响将变得更强。
[Abstract]:Nowaday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realized that brand market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ir enterprises to survive and grow rapidly. Hundreds of forward-looking, planned companies see brand union as a way to expand their brand size and influence, enter new markets, combine new technologies, reduce costs and refresh corporate image by expanding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However, the existing brand alliance resear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ture enterprise, the research to the new enterprise is less. The team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allianc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has obtained the stage achievement, which preliminarily verifies that the brand joint strateg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enterprise. That is, the new enterpris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rapid growth under the premise of insufficient resources through brand alliance. However, if the new venture adopts the strategy of brand alliance, what ar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joint enterprise, that is, what conditions can be satisfied to make the brand combin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new venture and other enterprises to be optimal? What is the matching mechanism of the brand joint strategy of the new enterprise?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is helpful for the new enterprise to implement the brand alliance strategy to the maximum extent, to obtain th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brand association, so i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matching mechanism of brand combination is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inter-group design factor is used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 matching, brand matching, brand equity, and so on. This paper designs 32 virtual brand joint scenarios based on product involvement and brand knowledge. The data are collected by field questionnaire. Finally, the data ar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by SPSS19.0, and the hypothesis is verifie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1) the product matching between the new venture and the partnership, the higher the brand matching, the higher the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brand is, and the higher the consumer involvement in the partnership is, the higher the product matching between the two partners i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brand matching on joint evaluation will become stronger, whil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artnership brand equity on joint brand evaluation will become weaker. Brand matching, partnership brand equity will have a stronger positive impact on joint eval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胜利 ,张文涛;品牌共享战略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J];价格与市场;2002年04期
2 车韦;“副品牌”——企业品牌策略又一明智选择[J];山东纺织经济;2002年Z1期
3 ;21世纪品牌行销战略[J];上海经济;2002年06期
4 毛瑞锋;品牌联合之路[J];企业管理;2003年04期
5 Paul F.Nunes,Stephen F.Dull,Patrick D.Lynch;品牌联合:创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J];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07期
6 贾昌荣;有创新才有民族品牌[J];中国机电工业;2005年07期
7 孟玉红;;浅议企业的品牌管理[J];品牌;2006年10期
8 薛哲;陈小云;;品牌联合策略模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9 原永丹;董大海;刘瑞明;金玉芳;;品牌联合的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10 曾朝晖;;品牌战略8大模式[J];中国机电工业;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华军;杨骞;孙曰瑶;;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2 刘华军;杨骞;孙曰瑶;;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施云;;试论健康教育中的品牌传播——以上海12320为例[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远生;走向联合与国际化的汽车品牌[N];中国汽车报;2001年
2 张月寒;品牌的生命周期[N];中国质量报;2004年
3 叶茂中;促销与品牌[N];中国质量报;2004年
4 姚葵瞪;品牌联合:消费者喜爱的“套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康源;八大战略打造品牌集约化机制[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胡泳;品牌联合多赢的合作营销[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曾朝晖;品牌战略八大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钟光伟 通讯员 李支平 许圣荣;自主创新重在创品牌[N];台州日报;2006年
9 仉长雷;品牌,,何时让中国更受尊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10 赵文礼;三步骤加速品牌建设[N];市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凌枝;对当代企业品牌联合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于萍;广告传播中的品牌联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峰;建立彩色人生品牌方案[D];天津大学;2008年
4 彭涛;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品牌价值创造机理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余峰;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联合评价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6 史范隽;奔驰汽车中国市场品牌联合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承羲;陕西果业品牌传播研究报告[D];西北大学;2015年
8 唐书磊;品牌与核心竞争里关系案例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海容;元素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任学慧;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作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8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78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