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均衡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营销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 市场创新 ; 参考:《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6期
【摘要】:借鉴均衡理论,在区分创新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的基础上,引入营销动态能力概念,探索创新均衡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运用1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新匹配均衡驱动低成本优势,创新联合均衡正向影响差异化优势;当企业具备高水平营销动态能力时,创新匹配均衡与差异化优势积极关联,而创新联合均衡则与低成本优势正向关联.研究结论为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均衡、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innovation matching equilibrium from joint equilibrium,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dynamic ability is introduc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equilibrium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193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t is found that innovation matching equilibrium drives low cost advantage, innovation combined equilibrium positively affects 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 and when enterprises have high level marketing dynamic ability, Innovation matching equilibrium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 while innovation joint equilibrium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low cost advantage.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SMEs to achieve innovation equilibrium and gain mark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荡环境下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模型、机制与开发应用策略研究”(13XJC630010)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KJTD201318)
【分类号】:F276.3;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晖;李巍;王梁;;市场知识管理与营销动态能力构建——基于天津奥的斯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2 蒋天颖;孙伟;白志欣;;基于市场导向的中小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以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为中介[J];科研管理;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许晖;;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制度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四川长虹国际化进程的案例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6期
2 李海刚;孙臣臣;曲振斌;;顾客参与对新服务开发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4期
3 芮正云;庄晋财;;农民工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财贸研究;2014年06期
4 陈凌峰;王志强;周文慧;;客户导向与竞争导向影响运营绩效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工业工程;2014年06期
5 李巍;;出口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提升出口绩效的机理研究[J];财经论丛;2015年07期
6 刘立波;沈玉志;;动态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小米科技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年04期
7 袁红军;;合作式参考咨询服务组织动态能力形成过程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07期
8 谢洪明;陈盈;程聪;;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基于Meta分析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12期
9 奉小斌;陈丽琼;;外部知识搜索能提升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吗?——互补性与辅助性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8期
10 张洁梅;李丽珂;;顾客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营销动态能力视角的案例研究[J];技术经济;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孟佳佳;双元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文;企业网络对营销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巍;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与关键驱动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郭润萍;高技术新创企业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大连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霞蓉;企业网络强度、组织学习能力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倩;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邱菊;服务型制造环境下企业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马岚轩;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俊梅;行业竞争制度完善度对创业者社会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王芳;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8 徐婷;网络关系强度、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9 徐嘉玲;网络关系强度、组织学习能力与代工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张宁宁;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宁;潘松挺;;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性及其协同演化——以海正药业技术创新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2 刘建新;陈雪阳;;知识管理、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3 许庆瑞;陈劲;郑刚;;21世纪的全面创新管理[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4期
4 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5 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6 李飞;陈浩;曹鸿星;马宝龙;;中国百货商店如何进行服务创新——基于北京当代商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7 杜鹏;万后芬;;市场导向、质量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5期
8 区毅勇;;市场导向的诱因及其对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9 朱瑜;王雁飞;蓝海林;;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张明;江旭;高山行;;战略联盟中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静;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峰;基于知识发展的动态能力进化[J];求索;2004年10期
2 鄢德春;;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理论有价值吗?[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3 王铁骊;高阳;;复杂环境下动态能力的内涵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期
4 张韬;;动态能力功效对资源基础的扩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06期
5 王建刚;吴洁;张青;施琴芬;张运华;;动态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6 张春明;张英华;;从动态能力到超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及前瞻[J];商业时代;2013年03期
7 李朝明;杜宝苍;林惠娟;;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1期
8 齐永兴;;内蒙古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影响因素与培育途径探索[J];前沿;2013年13期
9 陶志峰,陈殷华,易卫平;企业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10 唐春晖;知识、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当代财经;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白景坤;顾飞;;动态能力生成的整合研究:惯例演化、战略更新及其组织嵌入[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尹丽萍;;基于动态能力双过程-两阶段模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谭云清;马永生;李元旭;;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国际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李辉;张晓明;;企业家社会资本、自主创新水平与组织动态能力[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江积海;刘敏;;动态能力主导逻辑重构及其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韵江;李青霞;;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动吗?——基于辽渔集团的案例分析与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巩见刚;张娜;;基于动态能力框架的IT能力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军;从核心竞争力到动态能力[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3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我市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优秀等级[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磊;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梁旭晖;基于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俞枫;以动态能力为中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卢剑峰;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辉;动态能力对企业组织变革速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曦子;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模型与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龙静;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莉;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青霞;组织主动遗忘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敏;基于三维模型的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朱虹;基于生命周期和动态能力的企业价值创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许运娜;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郑建志;动态能力、关系质量及合作绩效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牛禹;动态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5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79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