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北京市智慧旅游建设可行性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22:28

  本文选题:智慧旅游 + 旅游规划 ; 参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在吸引着国际投资者的同时也承担着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强大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压力之一是有限的资源在迅速扩张的旅游市场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下显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不可生性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智慧旅游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既能进一步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之外,还能增强我国旅游景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力度,从而帮助我国旅游业实现长足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进行相关研究,在论文写作中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论题,主要研究内容有:(1)智慧旅游建设理论与实践框架,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旅游规划理论与智慧城市理论;(2)智慧旅游建设可行性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智慧旅游建设可行性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并且通过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发展智慧旅游的优劣势以及机会、挑战等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还通过上文中的对分对其建设智慧旅游的可行性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进行了说明;(3)北京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议,这一步分是依据北京市目前的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以及发展潜力,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北京智慧景区建设的相关建议,其中包括从北京智慧旅游及景区建设管理机制问题方面入手,构建景区支撑体系、加大对游客体验的重视、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本研究以智慧旅游理论探讨为基础,以奥林匹克公园为研究案例,开展北京市及奥林匹克公园智慧旅游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北京智慧旅游规划与建设、智慧景区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Abstract]: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s tourism marke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ur country is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while also bearing the strong pressure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ssures is that the limited resources under the strong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tourism market show a state of excess and lack of strength. The fragil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not be naturally aggravated by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problem.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isdom of 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can not only further improve the tourist experience, but als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our tourist attr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scenic spots, thus helping our tourism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goal,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to the Beijing Olympic Park. In the writing of the thesis, it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data research metho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so o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1)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onstruction.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mainly expounds the theory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the theory of intelligent city. (2)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onstruction. This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ourism in Beijing through SWOT analysis.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tourism and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are explained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in Beijing are also given. This step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wisdom city in Beij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scenic spot in Beijing.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tarting with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tourism and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construc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scenic spot,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tourist experienc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perfecting the security system, et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lligent tourism and the case study of Olympic Park,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and Olympic Park is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and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scenic spots in Beijing.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2 向银;成都市乡村旅游中农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齐颖新;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楠;乳山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姬志聪;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增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曾智敏;武夷山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王军军;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巧云;基于适应性主体视角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黄杰龙;乡村旅游农户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及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王英;“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7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807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