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社会形成的三条重要渠道
本文选题:中国 + 中产阶层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5年02期
【摘要】: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虽然出现了一些群体地位上升的现象,但是,下层比较巨大、中产阶层比较弱小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通过高等教育渠道上升为中产的人数有限;中国劳动者通过技术地位上升的渠道明显受阻;而迄今为止,进入中产阶层人数、比例最高的是通过商品市场营销的渠道,因为市场渠道最少身份歧视。
[Abstract]: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 has appeared some phenomenon of rising group status, but the lower class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middle class is weak o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There are three main channel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middle class in China, namely, educational channe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hannel and market channel. The number of people rising to the middle class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limited; the Chinese workers are obviously blocked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rising technological status; and so far,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entering the middle class is the highest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commodity marketing. Because the market channel least identity discrimin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研究(当代中国思想研究)”(2012WHTB005)
【分类号】:D6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章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导刊;2012年Z1期
2 李春玲;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6期
3 邓志军;李艳兰;;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9期
4 赵文华;德国的行业协会及其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1997年09期
5 陈爽;冀国峰;;欧亚五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汪璇;顾晖;;当前贫富差距对城市市民的心态影响及治理对策——一项对合肥市民的实证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刘青春;;我国社会分层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周德海;;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讨论的深度解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世永,王华斌;合肥市中间阶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左群;贺新春;;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淑敏;破产管理人执业资格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宋蕊;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林静佟;社会新阶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丽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春荣;德国商会与协会制度的若干经验[J];德国研究;2001年01期
2 赵彦;德国职业教育考察见闻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何爱华;;从德国“双元制”谈我国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振;孙嵩霞;;转型期俄罗斯的中产阶级:相关研究的回顾及思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40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94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