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教育农园”的产品分析与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18-07-15 15:31
【摘要】:"教育农园"是一种新兴的民俗旅游产品,它运用市场的方式,以营利为目的,以农村民俗文化为资源,给人(主要是青少年)提供乡村日常生活的体验和学习机会。"教育农园"作为市场化的产品,既具有有形的产品实体,也具有无形的服务内容。"教育农园"的价值不管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对于个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它的价值通过对其产品的营销学分析能够彰显出来。有了对产品内容和特点的详细了解,最终其产品的推广及价值的实现,也就顺其自然地有了现实的方法。"教育农园"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有效而现实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在于它能够跨越空间与历史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机会;也在于乡村的朴素风俗文化对青少年积极的教育意义。正是上述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了其营销的方式与策略。营销策略的选择可以从渠道着手,也可以从价格、促销等角度考虑,但鉴于"教育农园"产品的特殊性,从产品角度优先深入地分析研究并能够以此进行营销实践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Abstract]:"Educational Farm Garden" is a new folk tourism product. It uses the way of market, takes the rural folk culture as the resource, and provides people (mainly teenagers)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opportunity of rural daily life. " As a market-oriented product, educational farm garden has both tangible product entity and intangible service content. The value of educational gardens is enormous both at the social level and for individuals. Its value can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marketing analysis of its products. With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duc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value will lead to a realistic approach. " The value of "education farm garden" lies in i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and realistically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space and history, and to provide people with different experience opportunities. Also lies in the countryside simple custom culture to the youth positive education significance. It is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insic value that determine its market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e choice of marketing strateg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from the angle of price, promotion and so on, but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roducts of "education farm garde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ive priority to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ducts and to be able to carry out market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新;;日本市民农园的经营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07年11期

2 王中军;张国兵;;论市民农园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2期

3 ;印尼国营农园在外南梦投资兴建糖厂[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2年08期

4 赵继龙;史克信;刘长安;;美国城市农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11年09期

5 邓炀;;回归地域特色塑造个性化观光休闲农园[J];绿化与生活;2007年05期

6 江洪涛;;日本的市民农园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5期

7 林枫;;日本三种主要的农园模式[J];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07期

8 李良涛;王文惠;Lorraine Weller;宇振荣;;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及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33期

9 陈雁;简小鹰;袁萍萍;王瑞雪;;老人和儿童参与市民农园的社会学属性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05期

10 范子文;;小毛驴市民农园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劲甫;阎淑慧;黄琮圣;蔡郁芬;萧玉华;;市民农园服务品质、整体满意度、续约意愿与推荐意愿的研究——以台中县(市)为例[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昕妤;杨秀英;田明华;;城市居民参与市民农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872名居民调查[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段兆麟;;体验经济与教育农园[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段兆麟;;体验经济与教育农园[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加华;日本的休闲农园[N];湖北科技报;2000年

2 马俊;“土地流转”新模式:市民农园融入都市休闲[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记者 卢育辉 通讯员 芸团;国内首个“文化创意农园”落户云浮[N];广东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何玉新 实习生 孙跃;社区支持农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N];天津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晏澜菲;种菜也是找乐子[N];新农村商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黄勇娣 本报通讯员 陈孝斌;市民租种农地时机未到?[N];解放日报;2009年

7 记者 康晓芳;浦东新区12家农园角逐“世博文明农园”[N];东方城乡报;2010年

8 通讯员 周曙明 范友刚;浦江市民农园初具规模[N];东方城乡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洋;女博士和她的小毛驴农场[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10 记者 金荣生;鞍山“市民农园”让城里人很开心[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雪;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柯桢;探究小毛驴市民农园实践的新文化意义[D];上海大学;2015年

3 祝文静;居住区农园—都市农业发展新思路[D];天津大学;2012年

4 周海苏;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的北京郊区市民农园发展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5年

5 郑晓华;基于市民农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王梨洁;体验农业中市民农园的开发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张海;教育农园的发展与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汪皓;基于体验经济的休闲农园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余小红;基于农业旅游背景下的休闲农园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天颖;珠海市休闲农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4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124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