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中国与东盟、美国的贸易失衡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gree of intra-product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hina, ASE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zes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world trade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It shows that China is in the position of fin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export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products, and the value gained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rade is limited.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products, there is a trend of moving up along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gap between China, ASE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upstream in R & D, design and marketing, is shr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he intra-produc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t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hree parties is the root of the trade imbalance. As long as the pattern of intra-produc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remains un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trade imbalance will persis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11JBGP029),主持人:王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研究》(11JJD810020),主持人:王勤
【分类号】:F7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2 卢万青;;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变动趋势——基于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新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7期
3 蒲华林;;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4 李健伟;;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问题探析[J];国际贸易;2007年08期
5 华晓红;周晋竹;宫毓雯;;全球价值链与东亚生产网络[J];国际贸易;2013年07期
6 原玲玲;应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7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8 赵立斌;;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看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再华;;从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来看美国背后的利益[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周海燕;;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3 李红;;2007~2008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J];东南亚纵横;2008年02期
4 范洪颖;;东亚一体化中的非对称依赖结构风险及其化解[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6 牛卫平;;国际外包陷阱产生机理及其跨越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7 张松林;武鹏;;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逻辑”及其区域政策含义——基于制造组装环节与品牌营销环节空间分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8 熊珍琴;;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J];改革与战略;2011年04期
9 林斐婷;;中美贸易不平衡争议的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5期
10 付强;朱竹颖;;美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耀中;洪联英;刘建江;;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2 周蕾;;全球价值链提升目标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3 张英;;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与实证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4 李丹;崔日明;;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与中国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5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兴瑞;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下中国县域产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乔晶;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可持续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周俊子;中国出口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艳;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廖雯婷;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对策探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恒;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5 姜建刚;贸易方式与出口能力的非对称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奎亮;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露;我国零部件产品内贸易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徐璐璐;东亚产品内贸易模式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廖雄飞;人民币汇率、美对华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的相关性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田珍;我国劳动力流动对贸易模式转变的影响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3 孙孟;;经济一体化下中国贸易发展与劳动力市场调整关系研究——“平滑调整假说”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4 田银华,朱文蔚;美国的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5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6 张建清;宋士菁;;中国和东盟产品竞争力比较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张冰;金戈;;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管涛;王信;潘宏胜;林艳红;;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6期
9 王峰;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5期
10 刘建江;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张永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新国际分工的动态:概念与机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9期
2 夏兴园,王瑛;国际分工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温太璞;当代国际分工的变化和竞争优势的来源[J];经济师;2001年07期
4 路云;参与国际分工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8期
5 ;“入世”使我国处于国际分工有利地位[J];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24期
6 姜宝山;试论技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01年02期
7 华民;“入世”后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8 张远鹏;论国际分工的新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05期
9 江文生;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03期
10 裴长洪;在国际分工中提升中国的竞争力(英文)[J];China & World Economy;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文晖;;新经济、国际分工重构与中国的机遇[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玉;孙文远;;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工资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先仙;;国际分工与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新章;;中国—东盟国际分工中的合作——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亚敏;皇甫海蓉;王浩;;国际分工、模块化与CIBS发展战略研究——一个新的分析方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张二震;马野青;;当代国际分工新特点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新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明棋;从深化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李恩昌;医药行业如何争取国际分工[N];健康报;2002年
3 记者 刘志巍 通讯员 王燕群 文e鹐,
本文编号:2159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15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