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森林保健旅游体验与森林保健功效感知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21:28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许多城市病,且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森林保健旅游能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功效,是一种强调森林保健功效的森林旅游形式。森林保健旅游研究融合了生态学、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研究选取了尖峰岭、大围山和庐山的度假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构建了森林旅游体验量表和森林保健功效感知量表,再通过试调查与专家咨询对量表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正式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方差分析得到四个主要结论:(1)青年短期周末度假与老年中长期避暑度假是森林保健旅游的主要市场;(2)森林保健旅游体验与森林保健功效感知的评价受旅游地特征的影响,产品类型和生命周期阶段是主要影响因素;(3)森林保健旅游体验对森林保健功效感知具有显著影响;(4)健康状态对“生态环境体验→身体健康恢复”、“生态环境体验→社会关系改善”、“森林设施体验→身体健康恢复”这三条路径的调节效应显著;(5)老年群体对身体健康恢复的感受最强烈,不同职业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森林保健旅游体验和森林保健功效感知,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游客对社会关系改善的感受最强烈,不同住宿时长的游客的森林保健旅游体验和森林保健功效感知有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森林保健旅游实践的三点启示:(1)森林保健旅游专项产品开发应对接市场需求;(2)注重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的营销;(3)注重森林游憩区的环境保护。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aging society, there are many urban diseases in China,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se diseases is getting younger. Forest health tourism, which can improve human immunity and prevent diseases, is a form of forest tour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efficacy of forest health care. Forest health tourism research combines the knowledge of ecology, medicine, sociolog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is study selected holiday tourists from Jianfeng Mountain, Dawei Mountain and Lushan Mount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constructed the Forest Tourism experience scale and Forest Health Care efficacy perception scale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scale was revised through trial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rough reliability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ulti-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itting 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obtained four main conclusions: (1) Youth short-term weekend vacation and elderly long-term summer vacation are the main market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2) the evaluation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experience and forest health efficacy perception is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the product type and life cycle stage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3) Forest health tourism experie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orest health efficacy perception; (4) the regulating effects of health status on the three path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 and health recov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improvement", "forest facility experience and physical health recovery" are significant; (5) the elderly group had the strongest feeling about the recovery of physical health, the tourists with different occupations had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efficacy of forest health care, and the tourists with monthly income of more than 8000 yuan had the strongest feeling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relations. The experience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and the perception of forest health efficacy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 tourists with different length of sta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enlightenments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practice: (1) the special product development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should meet the market demand, (2) pay attention to the marketing of forest health tourism resources; (3)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forest recreation area.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0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370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