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双元营销能力平衡、战略地位优势与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绩效

发布时间:2018-12-15 22:55
【摘要】:鉴于人们对双元营销能力的平衡及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机制、边界条件以及服务企业如何平衡双元营销能力等知之甚少,着眼于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遵循能力-地位-绩效经典理论逻辑,构建基于能力视角的创始团队双元营销能力对战略地位优势和绩效动态交互影响的概念模型。采用SPSS 19.0、AMOS 17.0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地区22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始团队的营销探索能力和营销利用能力均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但路径机制不同,营销探索能力主要通过服务差异化优势的部分中介作用直接和间接影响绩效,营销利用能力则通过服务扩展优势的部分中介作用直接和间接影响绩效;市场竞争强度正向调节营销探索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营销利用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营销探索能力和营销利用能力具有二元平衡关系,两者交互正向影响绩效。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balance of dual marketing ability and the path mechanism tha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how service enterprises balance dual marketing capabilities, people focus on the new high-tech service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Following the classical theory logic of competency-status-performa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egic position advantage and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dual marketing capability of the founding team based on competency perspective. By using SPSS 19.0 Amos 17.0 and multivariat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urvey data of 225 enterprises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Hercynian reg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nding team's marketing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marketing utilization 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ut the path mechanism is different, the marketing exploration ability mainly affects performanc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some intermediary functions of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 Marketing utilization ability affects performanc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some intermediary functions of service expansion advantage;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ty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ng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negatively adju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ng utilization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ng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marketing utilization ability has a dual balan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positively affects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3108120031)~~
【分类号】:F274;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亚清;赵曙明;;政治网络战略、制度支持与战略柔性——恶性竞争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2 史会斌;吴金希;李垣;;能力组合效应对组织运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7期

3 张峰;邱玮;;探索式和开发式市场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其平衡[J];管理科学;2013年01期

4 陈晓红;于涛;;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5 郭海;沈睿;;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3期

6 王亚妮;程新生;;环境不确定性、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4年08期

7 李先江;;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年09期

8 吴晓云;张峰;;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J];管理评论;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龙立荣;;绩效薪酬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8期

2 张华;曹tD玮;;自我监控对个体合作网络构建与知识创新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3年08期

3 李文;许晖;黄小飘;;组织学习与国际化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构建——基于华为、海尔、联想的跨案例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04期

4 李健;;企业政治战略、政治性社会资本与政治资源获取——政府俘获微观机理的实证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4期

5 李俊华;;双元性组织创新平衡机制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05期

6 王朝辉;陈洁光;黄霆;程瑜;;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关键影响因素动态演化的实地研究——基于广州12家企业个案现场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J];管理世界;2013年06期

7 张远飞;贺小刚;连燕玲;;“富则思安”吗?——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8 孔静静;韩传峰;;应急组织合作的结构逻辑及运行机制——以2008年汶川地震应对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4期

9 李鑫;;中国传统哲学与本土管理研究:讨论与反思[J];管理学报;2013年10期

10 李彬;王凤彬;秦宇;;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大伟;于晓宇;谢富纪;;创业学习、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来自纵向研究的经验证据[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2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3 包文莉;;动态能力理论的价值性困境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王月辉;王利;缪祺;;基于流程视角的动态营销能力构成及其与绩效的关系——来自450个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李辉;张晓明;;企业家社会资本、自主创新水平与组织动态能力[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辛琳;;关系嵌入、企业经营绩效与关系管理[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李俊华;;“知识-技术-组织”三维融合的双元性创新运行机制研究1[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国红;邢蕊;;创业导向、创新意愿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孵化环境的调节作用1[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纪雪洪;郑贺悦;傅连学;蔡国钦;;集聚本土优势的竞争能力提升模式——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天一;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孙连才;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企业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互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陈婷;我国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小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周振坤;面向KIBS的前后台分离的模块化服务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建模及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周华;面向共创价值的企业互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刚;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锐;玉米深加工企业成长动力的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10 何泽军;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乃岩;基于入口策略和格计算思想的虚拟企业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2 向阳;天生国际化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宗芳;M公司服务器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刘卫华;基于FA-SVM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王奇;中国南车戚墅堰所转企后的市场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杨靓;基于遗传算法的创新竞赛机制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何林娟;资产结构与企业成长能力的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晓静;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9 徐凤莲;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红涛;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祥建;郭岚;;政治关联的机理、渠道与策略: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2 刘林青;谭力文;;为研发而申请专利还是为专利申请而研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3 于建原;陈锟;李清政;;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4 刘海建;;红色战略还是灰色战略——针对我国制度转型中企业战略迷失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5 方润生,李雄诒;组织冗余的利用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6 毛武兴;陈劲;王毅;;动态环境中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演化过程研究——以朗讯科技与华为技术的技术能力演变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谢洪明;葛志良;王成;;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杨学儒;李新春;梁强;李胜文;;平衡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一定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吗?[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9 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10 韩顺平;王永贵;;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冬林;大力开展营销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营销能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06期

2 罗剑宏,高阳;企业间核心营销能力的共享[J];政策与管理;2001年12期

3 颜帮全;培育并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J];政策与管理;2002年02期

4 罗剑宏;高阳;;企业间核心营销能力的共享[J];经济管理;2002年07期

5 王利政;许正良;;企业持续营销能力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价值[J];经济管理;2005年19期

6 王文超;服务企业国际营销能力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02期

7 曹玮,李玉如;航运企业核心营销能力浅析[J];集装箱化;2005年02期

8 于德贵;;培育有竞争优势 可持续的营销能力[J];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08期

9 于建原;陈锟;李清政;;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10 王利政;许正良;;企业持续营销能力结构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重庆;;实施提升我国创新和营销能力的战略[A];2006安徽机械制造业发展论坛主旨报告资料[C];2006年

2 罗宁涛;;培训、提高经营户营销能力的十种方法[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重庆;;实施提升我国创新和营销能力的战略[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锟;;市场偏执对突破式创新窘境的调节效应验证[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谢朝斌;董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从政府作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综合考虑[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晋宜轩;从服务能力向营销能力的转型[N];人民邮电;2013年

2 摩根士丹利华鑫副总经理 秦红;持续营销能力面临考验[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安徽肥东县局(营销部) 赵恩莲;浅析提升服务营销能力的途径[N];东方烟草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沈鹏宇;危机中考验商家的营销能力[N];湛江日报;2009年

5 方怀银;增强支局营销能力三措施[N];中国邮政报;2011年

6 记者 王桂春邋何英 孙友 通讯员 詹旭波;化工销售:练好三项内功 提高营销能力[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黄伯和;营销能力决定企业生存空间[N];中国纺织报;2005年

8 崔维根 王劲秋;多策并举提升县域支行对公营销能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冉永平;TCL何以后来居上?[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成宇;抓住试验区机遇增强医药产业营销能力[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锟;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白戈;营销能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利政;企业持续营销能力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玉来;中小食品企业(SMEF)营销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英;关于提升中小企业营销能力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方可心;网络营销能力持续增长模式及其在Z企业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杜鑫军;营销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4 陈戟;时代电气公司营销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续膺;甘肃联通呼叫中心营销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付强;服务业女性营销能力的优势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7 张柳煜;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对其营销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戴小凤;江航公司营销策略及营销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舜;我国企业持续营销能力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崔亦刚;中国联通德州分公司营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1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381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