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30 21:16
【摘要】: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定量测算方法,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对中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洞穴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并呈现上升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双"M"形;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洞穴所在的省(市)、邻近省(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低谷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具有耦合性,洞穴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洞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将网络关注度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合作。
[Abstract]:Tourism network attention is the visual expression of tourists' demand and behavior habits on the network. Based on Baidu index, using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s such a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Gini coefficient, taking the five most beautiful tourist caves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tention degree of China's tourism cav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cave shows a high degree of concern on the network, and presents a rising trend, the monthly variation curve is a double "M" shape; The difference of network attention between provinces is obvious.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attention are the provinces (cities) where the caves are located, the neighboring provinces (cities)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s in the east. The peak and valley of tourism cave network concern and the seasonal difference of domestic tourism activity have coupling, and the attraction and attraction range of cave have obvious regional.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ve tourism: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marketing of scenic spots, take the network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scenic spots (points).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J1501)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重点项目(15JJ0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红色旅游成为湖北旅游的新亮点[J];今日湖北;2005年05期

2 罗志军,喻学才;关于把南京建设成旅游大市的可行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3 孙丽坤;关于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李波,李恒鹏,薛东前;川南旅游地域开发时空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5 林付;也谈发展陆川旅游产业[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年02期

6 杜云生;;旅游业的发展趋势[J];学习月刊;2000年05期

7 白珊;挖潜老区优势 发展红色旅游——记太行革命老区黎城[J];经济问题;2001年08期

8 钟俊;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黄伟生;21世纪的桂越旅游合作:现状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4年04期

10 王洁平;构建“城市即旅游”新格局[J];江南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姜玉琛;;扩大视野,让红色旅游为延安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大舞台[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3 杨效忠;彭敏;;基于信息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微博内容分析——以山东、浙江、广西旅游局微博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汪中生;;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思路[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5 全华;;旅游网络及其功能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6 孙文昌;;青岛旅游的战略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吴寒;;构筑以武昌——南昌为轴线的革命旅游带[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焦新旗;;低碳经济视阈下区域整合及旅游市场一体化构建——内蒙古、张家口草原圈旅游形象塑造的启示[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蒋轶红;王铮;李山;王瑛;周嵬;;基于GIS的旅游研究——以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安尊华;;黔东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跃西;发展旅游联合体:转型期的一种战略选择[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李晓玲 陈国安;旅游业重视开拓老年旅游市场[N];中国物资报;2000年

3 郑荣富;福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刘纪生;冶金旅游:何不大结盟?[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张启民 梁晓明;红山区多管齐下强力打造优质旅游形象[N];赤峰日报;2011年

6 彭晶;银发旅游小有气候[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雨竹 彭琳;大武汉:能做华中旅游的龙头吗?[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徐京;老年旅游寻求新突破[N];中国老年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谢志娟;红火的“银发旅游”[N];甘肃日报;2002年

10 ;加强旅游合作 共走繁荣之路[N];广西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松(KEOVILAYSACK SOUNTHAN);交通网络对老挝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燕茹;话语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艳萍;旅游网络消费者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阮氏秋庄;越南面向中国市场的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毛昕;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唐芳;新时期陕西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与发展潜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穆成林;京福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8 宓科娜;基于交通因素的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黄婷;水平营销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彬彬;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与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8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418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