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盈利模式中的大数据运用
本文关键词:社交媒体盈利模式中的大数据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媒介格局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在其中,社交媒体的发展又格外的引人注目。以人际社交圈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以及互动性方面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地球村”成为了可能。受众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各个过程。在我国,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社交媒体搭建了关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讨论的平台,引发舆论的浪潮。社交媒体和人的联系,从未达到如此紧密的状态。社交媒体在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企业得以发展,获取利润的方式,可以称之为盈利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商业模式。从内涵来看,两者是同一概念。恰当的盈利模式,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剖析现今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大部分社交媒体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之路。广告、增值业务、程序分成是目前社交媒体常见的盈利组合。从当前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到社交媒体面临着盈利结构单一、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创新盈利模式是社交媒体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大数据因其大容量、快速度的数据处理,成为近年来受到追捧的信息处理方式。大数据革新了数据处理的思路,以“样本就是整体”、“预测而非判定”等特征为处理数据带来了新的方向。在经济、医疗、科技等领域,大数据已经大显身手。社交媒体作为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也可以看到在其发展道路上和大数据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文章中,对大数据、社交媒体的概念特征、应用、现状和问题等方面分析,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进行对比,以找到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发展的困境。通过对现有盈利模式的问题分析,最后将从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特征进行结合,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从社交媒体提升用户体验、打造精准营销等方面着手,创新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社交媒体 大数据 盈利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F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选题的现实动因9-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4
- 四、创新之处14-15
- 第一章 大数据概念及社交媒体发展现状15-27
- 第一节 大数据概念界定15-17
- 一、大数据定义15
- 二、大数据特性及特征15-17
- 第二节 社交媒体及其传播特征17-18
- 一、何谓社交媒体17
- 二、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17-18
- 第三节 国内外社交媒体18-21
- 一、国内社交媒体18-19
- 二、国外社交媒体19-21
- 第四节 社交媒体现状21-23
- 一、社交媒体使用人数多,,覆盖范围广21-22
- 二、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年轻化,高学历态势22
- 三、社交媒体使用平台逐渐移动化22-23
- 四、社交媒体用户偏爱娱乐和资讯类内容23
- 第五节 大数据应用于社交媒体可能性分析23-27
- 一、大数据能优化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24-25
- 二、大数据助力解决社交媒体知识产权问题25-26
- 三、大数据提升社交媒体用户体验26-27
- 第二章 社交媒体盈利模式27-31
- 第一节 盈利模式27
- 第二节 国内社交媒体盈利模式27-29
- 一、广告27-28
- 二、增值业务28
- 三、电子商务28-29
- 第三节 国外社交媒体盈利模式29-31
- 一、组合式“精准广告”29
- 二、第三方APP服务分成29-30
- 三、增值服务30-31
- 第三章 国内社交媒体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31-38
- 第一节 国内社交媒体现有盈利模式问题分析31-35
- 一、“大而全”还是“细而精”的产品定位困境31-32
- 二、盈利模式单一且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弱32-33
- 三、用户规模较小,用户体验不佳33-34
- 四、“大v”和普通注册用户的困境34-35
- 第二节 国内社交媒体盈利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35-38
- 一、政策风险35-36
- 二、经营理念36
- 三、用户习惯36-38
- 第四章 大数据视域下社交媒体盈利模式创新38-43
- 一、以大数据为基,优化企业“精准营销”38-39
- 二、以大数据为基,提升用户体验,挖掘用户消费需求39-40
- 三、以大数据为基,瞄准自身定位,打造开放平台40-41
- 四、以大数据为基,完善公共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2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3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4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5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7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8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9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10 翟菁;张莉钥;;谱写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五部曲”[J];今传媒;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Twitter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星玮;社交媒体信息结构化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谢松县;社交媒体中观点信息分析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秦晶晶;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胜;基于社交媒体网络的消费者网购决策及商品推荐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10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社交媒体盈利模式中的大数据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5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