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网络营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20 08:58
【摘要】: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受市场大势和政策推动的双重影响,这些年来,许多互联网巨头企业在中国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形成了许多丰富的理论与优秀的案例。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各类思想、文化站上舞台,并通过互联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在新的环境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保留传统优秀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的先进经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营销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对比二者本质、体系和发展这三方面的异同,探索二者跨学科运用的可行性。然后借鉴网络营销的4P、4C、4R、4I理论,运用精准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内容营销、整合营销策略,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并对相关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尽管网络营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对人说教的工作,其工作体系和发展历程也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企业不仅有专业的营销人员对企业进行营销策划,还会通过聘请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口碑,在市场资本的推动下,很多企业运用网络营销手段不仅实现了业绩增长,还打造了拥有大批粉丝的高口碑品牌。相比之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性不足,缺乏实践上的指导理论,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但我们可以通过借鉴网络营销的理论,学习大数据的运用策略、社会化媒体的运营规则、内容的创作和多营销手段的整合,让高校收获高口碑,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科学、数据化。本论文主要讨论网络营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对到达客体(精准营销)、建立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打动客体(内容营销)、优化路径(整合营销)这四个步骤提出了优化建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提供了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摒弃灌输的方式,放低姿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学生服务,并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通过社会化媒体与学生“接地气”沟通,运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重视学生的建议与疑问,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粉丝;坚持内容的创作,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去打动学生,打造学校品牌,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整合各类资源,保证战略的连续性和导向性,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挥合力。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目前高校对大数据的运用还较为简单,仅仅提留在对基本信息、消费信息、图书馆信息等基础数据的提取与分析上,如果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的反馈、个性化、预警功能,需要对进行校园系统和配套移动端软件的开发,此外还要添置信息化终端机器、进行大数据录入与迁移,这些工作对技术、储存要求较高,也需要时间与经费支持,普通高校在短期内较难实现;目前高校在运营社会化媒体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服务和内容创作,与学生的互动还停留在评论层面,高校应当尝试让学生参与社会化媒体的运营、创作,或者让学生加入线下创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忠诚度;在内容的创作方面,高校更多的是以学校现有活动为素材进行创作,高校应当创作更多的故事去传播大学精神和校园品牌,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在整合营销的应用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估也应当科学客观,但如何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果,评估模型应当包括哪些变量与关系,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图文】:

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宋元,主体性


享受服务并认同价值内涵,二者都是主客体双赢受益的活动。3.2 网络营销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对比网络营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销售产品,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销售”价值观,从而获得可观的“价值认同”。网络营销的产品是物质或者一种服务,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品是意识形态。在进行网络营销工作时,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行业水平,分析同业竞争,调查消费者诉求,寻找产品空白,拓展产品销路等等。而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时,也需要了解互联网世界存在哪些声音,网民面临着怎样的问题,缺失怎样的信仰,有哪些内容方式值得借鉴,有哪些传播途径目前还是空白。两项工作都需要与消费者、网网民充分交流沟通,运用互联网手段,从而占据“市场”的主动性。网络营销是企业将产品、服务与品牌理念打包融合,通过互联网手段传播信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产品、服务的欲望,,消费者接受到企业传播的信息后,对这个信息产生认同感,感到自己缺少这个产品,从而产生消费行为的过程。

网民,精神层面,信息素养,道德规范


第 3 章 运用网络营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践活动”。①韦吉锋则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的关于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网下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②在以上论述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对网民思想、精神层面产生影响的工作。具体而言,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网民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在思想、精神层面发生了新的思考,产生了新的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产生价值认同,而网民在个人素质、道德规范等方面得到提升的一个共赢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奇;;用营销思维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统计与管理;2015年10期

2 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胡子祥;余姣;;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4 张跃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5 赵中建;张燕南;;与大数据同行的学习与教育——《大数据时代》作者舍恩伯格教授和库克耶先生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12期

6 孟晓辉;童志祥;庞东贺;付梓航;孙长彬;;从网络营销角度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体系和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4年06期

7 陈然;杨成;;量化自我: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研究新机遇——2014年地平线报告研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11期

8 周靖祥;;大数据背景下社科实证研究的形式主义陷阱[J];求索;2014年10期

9 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06期

10 高源;张桂刚;;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591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591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