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扩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6:00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剧这一新媒体产物受到了大量用户的追捧。2014年全网网络剧总流量123亿,2015年上升到229亿,至2016年攀升至892亿,实现三年流量翻三番,其中2014-2016年IP改编剧的数量与播放量涨势明显,IP改编剧数量方面趋势稳健;较2014年增幅达189.5%,同比2015年增长48.6%;可见近年网络IP剧的扩散效果突出。其中,2017年12月《鬼吹灯》系列网剧在“CEIS2018第二届中国娱乐产业年会”中获得“最佳剧集全案营销”、“最佳娱乐整合营销”和“最佳映前广告/贴片广告与营销案例”三项大奖。可见,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取得了良好的创新扩散效果,所以本文选择此剧为研究对象。首先,具体分析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属性。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采用者,在笔者调查的330位此剧的用户中占比58.2%。与E.M.罗杰斯的2.5%创新采用者有显著变化。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通过新媒体平台创新扩散,其创新扩散模型与E.M.罗杰斯时代的创新扩散过程有一定变化。结合网络IP剧的发展特征,本文基于E.M.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具体分析了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五大属性并通过分析提出该剧的创新属性:再创新。该剧的相对优势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小说的原著声望和演员的实力演绎;兼容性主要体现在该剧的推广模式和用户个人需求方面;复杂性则主要是由于该剧的线性叙事方式和清晰的脉络而体现出其低复杂性低;可试性主要从该剧的预告片、宣传海报、非会员的观看制度和发布会现场的模拟剧内的场景打造四点体现;可观察性从该剧的内容、题材、广告和演员几个方便体现;网络IP剧的再创新则主要从原著小说的IP改编体现出来。其次,本文通过量化研究分析了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扩散过程。对此剧的创新-决策过程、沟通渠道以及采用者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网络IP剧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主要的沟通渠道为新媒体沟通渠道。新媒体沟通渠道相较于大众传播沟通渠道具备互动性,较人际沟通渠道则可是同时将消息传播给多个人。新媒体沟通渠道是大众传播沟通渠道和人际传播沟通渠道二者相融合的渠道,通过新媒体沟通渠道传播信息,可以提升消息传播的效率的速度。基于新媒体沟通渠道,病毒性传播方式亦是基于新媒体沟通渠道而有“病毒式”的传播效果。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扩散模式与E.M.罗杰斯时代的创新扩散模式有所改变。本文就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扩散过程特征提出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创新扩散模型:创新互动扩散模型。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笔者总结了现阶段网络IP剧在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助于以后网络IP剧取得良好的创新扩散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图文】:

条形图,条形图,古城,内观


新扩散这个完整的过程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假设1的研究变量为采用速度,根据问卷第13题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表3-7和图3-8。58.2%的用户在网络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开播一天内就观看了该剧,随之15.5%的用户在开播8天内观看该剧,14.5%的用户在开播26天内观看了该剧,5.5%的用户在开播43天内观看了该剧,6.4%的用户在开播52天内观看了该剧。在330份有效问卷中,超过一半的用户在开播一天内就观看了该剧,其余的用户也是在较快速度内观看了该剧。即使是落后的用户亦是在52天内观看了该剧,与罗杰斯时代所描述的创新扩散的过程各个阶段会发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想比较是有显著的区别的。如今,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的创新扩散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天以内甚至短短的几分钟就足以完成创新扩散。所以

古城,创新性,比例,罗杰斯


3.3 采用者分析:大量创新采用者采用者分类的标准是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个人或其他创新接受单位,较其他成员相对优先接受创新的程度。21这里的创新性是一个连续变量,主要由个体接受创新的时间来衡量。所以,E.M.罗杰斯将采用者分为五类:创新采用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落后者。图 3-1 为以创新性为基础的采用者分类。图3-3 E.M.罗杰斯以创新性为基础的采用者分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刘勇然;;“制播分离”还是“制播合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与网络自制剧的制播模式考察[J];中国电视;2015年11期

2 尹鸿;王旭东;陈洪伟;冯斯亮;;IP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3 彭侃;;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4 程武;李清;;IP热潮的背后与泛娱乐思维下的未来电影[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5 丁亚平;;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IP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6 王臻真;;IP电影热——中国大众消费时代进行时[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7 王爽;;“IP”热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15年08期

8 韦君宇;;由创新扩散理论解读传统媒体员工出走风潮[J];传媒观察;2015年05期

9 杨山;;从“爸爸去哪儿现象”浅论多媒体时代的IP运营之路[J];当代电视;2015年01期

10 张一弛;;以“创新扩散”理论分析报纸类APP发展[J];传媒观察;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锡钧;网络即时传播软件使用者需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坤;广西县区级政务微信扩散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于梦溪;我国网络文学IP运营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王海静;基于IP开发的网络剧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童珊珊;解析中国网络自制剧的模式创新与发展[D];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

5 田甜;创新扩散理论下的微信扩散和使用影响因子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6 钱磊;南京云媒体电视的创新扩散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张绣月;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大众生产模式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胡雨o

本文编号:2763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763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