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消费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国内“粉丝电影”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1:5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己经逐步从生产社会走向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由于资本对于电影产业的介入使得电影也变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粉丝电影”就是其中新兴的一种类别,近几年在中国电影圈内迅速崛起。“粉丝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它已经成为国产商业电影中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消费现象,“粉丝电影”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因此结合中国处于消费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背景,以消费社会理论逻辑来分析和研究“粉丝电影”现象就成为当下研究领域内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本课题旨在以消费社会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粉丝电影”现象,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主体所存在的内在逻辑以及其参与消费社会的主要方式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粉丝电影”现象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这为“粉丝电影”现象的研究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也给未来消费社会中出现的其它电影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本课题具体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关于西方消费社会理论与我国消费社会现状的研究,梳理西方消费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分析我国消费社会现状,阐述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主体内容。其次,介绍国内“粉丝电影”的发展概况,并从创作和内容生产以及消费市场定位等方面对其进行特征总结。再次,运用消费社会理论分析和研究“粉丝电影”现象,对“粉丝电影”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做出消费社会学解读,归纳粉丝群体消费行为所具有的内在逻辑以及“粉丝电影”参与消费社会的方式。最后,基于之前的分析和研究对“粉丝电影”现象进行理性审视,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方面以及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粉丝电影”现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43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粉丝


5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Fig.1-1 Research technical route点与已有“粉丝电影”相关研究的对比,本课题的研究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在研究视角方面,以往对“粉丝电影”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传播学、影学科领域,本文从消费社会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分析和研究“粉丝电影”学、符号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粉丝电影”现象,研究粉中所遵循的消费逻辑,为“粉丝电影”现象的研究打开一条新思路,也中出现的其它电影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研究内容方面,当前国内学者对“粉丝电影”现象以及其相关理论

折线图,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


图 2-1 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折线图(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Fig. 2-1 The line char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are pulling the GDP growth图 2-2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折线图(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Fig. 2-2 The line chart of the three demands contribute to GDP growth其次,从微观消费主体活动来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近十年来,我民消费水平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表 2-1)。在 2007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经占

折线图,增长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


图 2-2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折线图(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Fig. 2-2 The line chart of the three demands contribute to GDP growth,从微观消费主体活动来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近十年来费水平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表 2-1)。在 2007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人口的 44. 9%,这个比例仍然在不断上升,并且在 2011 年的时候城镇人口村人口,彻底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城镇人口比例仅为 20%的社会结构(图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翼在《中国社会各阶层消费倾向调查:从生存消》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近 40 年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以农民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蕾;;粉丝电影: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J];视听;2017年11期

2 马丹;;谈符号消费逻辑下的品牌竞争[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17期

3 王超;;“文学性”失落与“粉丝电影”困局——近五年我国“作家导演”院线电影考察[J];创作与评论;2016年14期

4 杨筱卉;;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分析——以电影《小时代》系列与《后会无期》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5 张胜利;;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华莱坞电影产业链创新发展业态试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崔巍;;刍议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泛娱乐化”现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11期

7 郭伟;沈浩;;从《致青春》看当下中国影视圈内的“星导”现象[J];大众文艺;2014年19期

8 王咏梅;;媚俗与仿真:消费社会的文化征候——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系谱学研究之一[J];文艺评论;2014年07期

9 龚金平;;“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现象电影”分析——电影《小时代》现象及其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1期

10 莫少群;;消费型社会:历史逻辑与现实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苗春;罗茜;;“粉丝电影”能走多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莹;消费者怀旧产品购买行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李启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明;电影《后会无期》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刘希坤;国产中小成本电影[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3 邹碧霄;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粉丝电影”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赵丹;粉丝电影的新浪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明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6 魏清花;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文化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80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