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粉丝电影发展探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粉丝电影发展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11年《孤岛惊魂》的一炮走红,粉丝电影的概念也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在短短几年间,粉丝电影便以狂飙突进之势进占了我国的票房市场,从《小时代》系列的大肆吸金,到《后会无期》的一票难求,再到《栀子花开》的火爆银幕,以及《何以笙箫默》、《左耳》、《爸爸去哪儿》、《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各色粉丝电影的接踵而来,我们都能从中窥见粉丝电影所蕴含的巨大经济生产力与文化影响力。从粉丝电影的表征来看,它有着四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影片主要针对特定的粉丝群体,受众狭窄,定位精准。其二,影片往往改编自先前存在的、现象级的、具有话题性和流行性的“明星文本”(“明星文本”包括流行文学作品、微电影、综艺节目、音乐等),这些明星文本在先前便饱受粉丝的追捧。其三,影片主演、主创人员多是偶像明星,具有超高人气与影响力,深受粉丝的喜爱。其四,粉丝电影影片成本较低,影片质量与拍摄水准普遍不高,电影的营销策略是其打开票房市场的关键。从本质上看,粉丝电影是当今社会粉丝经济与粉丝文化蓬勃发展的产物。通过选取典型的粉丝电影迷群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整体特征进行考察,本研究发现,粉丝电影的迷群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从受众主体来看,粉丝电影迷群以学生为主,多为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从兴趣爱好来看,粉丝电影迷群热衷于网上冲浪,是新一代的网络原住民;从受众忠诚度来看,粉丝电影迷群对粉丝电影的忠诚度远远高于普通电影的观众。研究结果表明,粉丝电影受众有别于普通电影的受众。鉴于此,粉丝电影在内容生产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而言:其一,粉丝电影采用“偶像中心+故事”的电影模式;其二,粉丝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偏向青春时尚化;其三,粉丝电影卖点突出奇观与快感。从消费文化与市场营销的视角对粉丝电影的商业属性与营销创新进行解析,我们发现,在商业属性上,粉丝电影表现为IP产品的跨界演绎,粉丝电影实质上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快消品。从营销手段来看,粉丝电影主要有三个创新点:大数据时代下的精准营销,社会化网络下的整合营销,以及粉丝经济时代的口碑营销。最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叙事乏善可陈,制作良莠不齐;价值导向不明,作品立意不高;盲目跟风投拍,观众审美疲劳;影片定位模糊,两极分化严重。鉴于此,粉丝电影必须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粉丝电影;坚持正确导向,深化作品立意内涵;加强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明确受众需求,发掘延续IP价值,促进粉丝电影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粉丝电影 受众定位 粉丝文化 商业属性 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第一章 粉丝文化的发展与粉丝电影的兴起17-33
- 第一节 粉丝文化的发展17-21
- 一、偶像崇拜的历史18-20
- 二、传播技术的发展20-21
- 第二节 粉丝与粉丝电影21-29
- 一、电影粉丝的由来22-23
- 二、粉丝电影兴起的原因23-29
- 第三节 粉丝电影的发展历程29-33
- 一、国外粉丝电影的发展29-31
- 二、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31-33
- 第二章 粉丝电影的受众定位与内容生产33-50
- 第一节 针对粉丝的精准定位34-46
- 一、我国粉丝电影迷群的特点34-44
- 二、迎合粉丝电影迷群的需求44-46
- 第二节 粉丝电影的内容生产46-50
- 一、“偶像中心+故事”的电影模式46-47
- 二、题材选择的青春时尚化47-48
- 三、影片卖点的奇观快感化48-50
- 第三章 粉丝电影的商业属性与营销创新50-75
- 第一节 粉丝电影的商业属性50-57
- 一、IP产品的跨界演绎51-54
- 二、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快消品54-57
- 第二节 粉丝电影的营销创新57-75
-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精准营销59-62
- 二、社会化网络下的整合营销62-66
- 三、粉丝经济时代的口碑营销66-75
- 第四章 我国粉丝电影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75-91
- 第一节 我国粉丝电影存在的问题75-84
- 一、叙事乏善可陈,制作良莠不齐76-80
- 二、价值导向不明,作品立意不高80-82
- 三、盲目跟风投拍,观众审美疲劳82-83
- 四、影片定位模糊,两极分化严重83-84
- 第二节 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策略84-91
- 一、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粉丝电影84-87
- 二、坚持正确导向,深化作品立意内涵87-88
- 三、加强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88-89
- 四、明确受众需求,发掘延续IP价值89-91
- 结语91-93
- 参考文献93-99
- 附录99-114
- 致谢114-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咏;网络时代的电影与电影中的网络[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2 鲍·瓦特逊,徐建生,李鸿祥;品位无可争辩:图利电影与电影理论的局限[J];世界电影;2001年02期
3 龙熙芳;电影诞生历险记[J];桌面出版与设计;2001年03期
4 王达成;数字电影[J];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5 陆孝修;非洲电影概况[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6 白木 ,子荫;电影史话:第一次活动照相[J];影视技术;2003年06期
7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9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显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褚慧 黄婉琪 本报记者 李湘萍;电影,原来也可以阅读[N];广西日报;2004年
2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3 谢其章;70年前曾有过的“电影杂志年”[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9 记者 陈扬渲;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挂牌成立[N];浙江日报;2005年
10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7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8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9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7 洪启龙;“生活的发现”:从现实走向“极简”的银幕哲思[D];西南大学;2015年
8 邓延庆;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罗婧婷;中国内地小妞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袁凌轩;中国续集电影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粉丝电影发展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45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