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研究
本文关键词: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伶人是一种特殊人群,与前代伶人不同,他们集老板、演员、创作者、改革者、营销者于一身,与后代伶人也不同,他们陪酒、狎妓、附庸风雅,集合各种技艺于一身。在晚清伶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高雅与世俗、艺术精神与娱乐消费的矛盾统一。在数量极夥的清代笔记中,散落着不少伶人史料,本文着眼于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尝试从中还原出那份以伶人为主体的戏剧生态。全文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举隅。通过分析,体现在在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可总体划分为四类:一为专门著述类笔记,多系为文人对梨园掌故的记录或品鉴优伶的花谱;二为纪闻、游记类笔记中的零散记载,这些笔记多系以稗史、游记或旅游指南等形式记录世风、民俗、掌故的笔记;三为日记、文集和诗词中的零散记载;四为单篇散论的集合,往往系各大报纸连载后的结集。第二章:伶人演剧史料之家庭与交际。本章通过对晚清笔记中有关伶人家庭与交际方面史料的分析,探索晚清伶人的家庭婚姻和人际交往对伶人演剧的特殊影响。家庭婚姻为晚清伶人带来了一种“弃子情结”,伶人们对家庭极度渴望,对婚姻爱情也执着追求。虽说乐籍已除,但“同业为婚”的现象依然在晚清伶人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也使得晚清伶人演剧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职业世袭”。而伶人侑酒征歌的表演形式,构成了士伶交往的主要模式——“月旦品评”与“梨园雅集”,其中“状元夫人”的故事是最经典的模式,这种士伶雅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伶人的演出技艺和演出品质。第三章:伶人演剧史料之剧目和表演。本章通过对晚清笔记中散见的伶人常演擅演剧目的整理,通过比对各个时期花部和雅部剧目的发展变化,发现剧目更新滞后并非花雅之争中雅部落后花部称雄的实质性因素。除剧目之外,从晚清笔记的论述中,伶人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艺,锤炼自己的表演,同时也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和表演程式,逐渐形成了戏曲的表演流派。表演流派的形成突出表现在表演和演唱风格的确定以及角色和剧目的定型上第四章:伶人演剧史料之管理与营销。本章主要探索晚清笔记中伶人演剧的管理和营销,通过对晚清笔记关于伶人班社管理记载的梳理,明晰了戏班与堂子两种班社的不同管理形式和模式,尤其是厘清了“堂子”这种中国近代戏曲史上讳莫如深的班社形式的特殊管理模式。通过分析晚清笔记中记录的伶人演剧的一些宣传方式和营销手段,可以见出,晚清伶人的演剧实际呈现为一种娱商结合的方式,既需要娱乐大众,又倚靠商业经营。丰富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使得伶人实现了明星化,备受追捧,于此同时伶人演剧的戏价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清初,晚清戏价暴增,是清初的百倍之多。总得来说,通过对晚清笔记中伶人演剧史料的挖掘和梳理,我们发现,之所以清代戏曲在晚清大盛,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伶人演剧一直存在着一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演什么”与“看什么”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配合,这种配合的结果是,戏曲表演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关系机制,形成了一些共通的语汇体系,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戏曲程式”的真正内核。而伶人的演剧甚至会直接与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勾连,娱乐与消费的理念一直充斥在这层关系之中。这些市场化的东西在晚清得到了全面的升华,伶人的独立革新和观众的消闲追求成为了戏曲演剧的绝对动力,官方的禁令在它们面前也更多只是一种方向的引导而非政策的强制,往往显得十分脆弱,种种这些都为晚清戏曲的自由化市场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晚清笔记 伶人 演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选题缘起9
- 二、题解正名9-12
- 三、文献综述12-16
- 四、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举隅17-30
- 一、梨园专书17-20
- 二、纪闻、游记、稗史中的记载20-24
- 三、日记与竹枝词中的记载24-25
- 四、报刊专文25-30
- 第二章 伶人演剧史料之家庭与交际30-59
- 第一节 无家可归娇:家庭婚姻之于伶人演剧30-39
- 一、乐籍虽除,族籍难入30-32
- 二、弃子情结,孝悌情深32-34
- 三、业内婚姻,职业世袭34-39
- 第二节 老斗花间行:文士交游之于伶人演剧39-57
- 一、禁忌女乐,伶人得利39-42
- 二、士夫狎亵,侑酒媚觞42-50
- 三、月旦品评,梨园雅集50-57
- 小结57-59
- 第三章 伶人演剧史料之剧目和表演59-81
- 第一节 春泥更护花:剧目中的晚清剧坛59-73
- 一、道咸年间,泠风始兴60-62
- 二、同治年间,方兴未艾62-67
- 三、光宣年间,蔚为大观67-73
- 第二节 昆乱两不挡:晚清伶人的表演技艺73-79
- 一、锤炼表演,提升技艺73-76
- 二、流派传承,规范改良76-79
- 小结79-81
- 第四章 伶人演剧史料之管理与营销81-113
- 第一节 娱商一体化:晚清梨园的管理生态81-98
- 一、班社管理,戏班堂子82-91
- 二、演剧管理,戏园堂会91-98
- 第二节 伶人明星化:晚清伶人演剧之营销98-111
- 一、演剧宣传,市场营销98-106
- 二、明星效应,收入猛增106-111
- 小结111-113
- 结语113-115
- 参考文献115-124
- 附录124-173
- 一、晚清笔记伶人演剧史料摘录(部分)124-131
- 二、晚清时期伶人常演擅演剧目表131-173
- 致谢173-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苗;;从狎优到捧角——《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J];文艺研究;2013年07期
2 蒋宸;;清代笔记中伶人雅风述略[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刘庆;;清代中晚期的情色演剧风尚与禁令[J];戏曲研究;2013年01期
4 王省民;;京剧演出中的班园一体制及其历史作用——对近代上海剧场的运作模式的考察[J];戏曲艺术;2013年01期
5 厉震林;;论伶人家族的生存功能及其文化分析[J];戏曲艺术;2013年01期
6 厉震林;;中国伶人及其家族的地理分布[J];艺海;2012年12期
7 武云霞;陶慕宁;;“名士倾城合一身”——由《品花宝鉴》看清代男伶的“文士化”[J];文学与文化;2012年03期
8 厉震林;;伶人家族的社交圈及其文化分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项阳;;从官养到民养:腔种间的博弈——乐籍制度解体后戏曲的区域、地方性选择[J];艺术百家;2012年01期
10 蒋宸;;清代笔记中伶人生存环境管窥[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碧云;《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咸丰朝》演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韩美苗;晚清《申报》中的戏曲史料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雯;从《顺天时报》看晚清的“相公堂子”[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祖奇;清代伶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康丽;清末民初京剧的宣传与伶人的明星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慰东;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李佳;晚清“f平署”及“内廷供奉”制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肖岸芬;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综述[D];广州大学;2007年
9 黄胜江;四喜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剧史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46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