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于正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1:09

  本文关键词:“于正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于正剧 艺术特色 大众文化 娱乐至死


【摘要】:于正,中国当今最知名的编剧之一,由他创作的“于正剧”也是中国影视行业高速发展中产生的一个新兴产物。“于正剧”饱受社会争议,却扎根于影视文化产品制作销售各个环节,在满足受众对影视产品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旨在剖析影视传播中的“于正剧”,并借此为切入点,考察现今电视剧产业链的生产结构和营销手段。与此同时,对“于正剧”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可以研究其反映出的当代文化环境变革、受众审美变迁,以及影视市场存在的问题等。本文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于正个人创作经历和当下的影视背景,确立“于正剧”的定义和本文研究主体、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力求在对“于正剧”的研究中,以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以产业化视野对“于正剧”的生产机制进行考察,由点及面地探讨当下影视生产机制。第二章,“于正剧”的影视题材解析。通过对典型“于正剧”的归纳分类,可以分为三大题材:“宫廷剧”、“穿越剧”、“武侠剧”。基于这三类影视剧的文化表征,可以从中得到“于正剧”影视文本的创作特色。第三章,“于正剧”影视传播营销之路。“于正剧”的传播内容并非是于正一人创造,而是围绕影视作品形成了一条高效率、高收益,产销结合的完整产业链。本章节围绕“于正剧”生产之路,放眼国内电视剧市场,探讨出“于正剧”的传播环境;罗列出“于正剧”合作过的、活跃于电视剧市场的制作公司和演职人员;探索“于正剧”制播营销模式以及编剧品牌化带来的另一层面上的传播价值。第四章,使用与满足语境下的“于正剧”。电视剧本身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碰撞的产物,而关于雅与俗交织的“于正剧”,似乎这个社会人人有话说。精英文化是一致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态度是褒贬不一。超高收视率的背后,是受众对于“于正剧”塑造的“狂欢”拟态环境的自我满足与认同;受众对于“于正剧”的“狂欢”形式还表现在吐槽、绯闻八卦等娱乐诉求上。在这个消费过程中受众所享受的精神愉悦是一种娱乐的“狂欢”仪式,也是“娱乐至死”时代的通病。结语提出以“于正剧”为传播核心的“于正现象”,希望能够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供反思空间。
【关键词】:于正剧 艺术特色 大众文化 娱乐至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9-12
  • 1.1.1 当下影视生态与于正其人9-10
  • 1.1.2 何为“于正剧”10-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5
  • 1.5 主要创新点15-16
  • 第2章 “于正剧”的影视题材解析16-27
  • 2.1 道说不尽的宫廷故事16-19
  • 2.2 杂糅文化的穿越剧集19-22
  • 2.3 高度言情的武侠改编22-27
  • 第3章 “于正剧”的传播营销之路27-39
  • 3.1 “于正剧”的传播现状和环境27-30
  • 3.1.1 “于正剧”的传播现状27-29
  • 3.1.2 “于正剧”的传播环境29-30
  • 3.2 “于正剧”的产业链解析30-32
  • 3.2.1 制片公司31
  • 3.2.2 剧本来源31-32
  • 3.2.3 演职人员32
  • 3.3 “于正剧”的营销渠道与手段32-35
  • 3.3.1 制作方:明确的市场定位32-33
  • 3.3.2 传播媒介:卫视网络的整合营销33-35
  • 3.3.3 受众:主动的二次传播35
  • 3.4 “于正剧”的编剧品牌化35-39
  • 3.4.1 “于正剧”品牌的内涵35-36
  • 3.4.2 “于正剧”编剧品牌化的必然性36-37
  • 3.4.3 “于正剧”品牌化的优与劣37-39
  • 第4章 使用与满足语境下的“于正剧”39-46
  • 4.1 “狂欢”是“于正剧”受众满足的核心39-40
  • 4.2 于正剧”受众独特的“狂欢”时空40-44
  • 4.2.1 审美空间为古代40-41
  • 4.2.2 “桃源”般唯美画面41-42
  • 4.2.3 颠覆常态的改编42-43
  • 4.2.4 好奇欲望的满足43-44
  • 4.3 “吐槽”是受众“狂欢”的外在形式44-46
  • 结语:从“于正剧”到“于正现象”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2 钟欣;电视剧要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中国传播论坛—2002·电视剧传播”综述[J];现代传播;2003年02期

3 蓝天;当前电视剧创作中的不良倾向[J];声屏世界;2004年03期

4 杨少伟;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新闻爱好者;2004年09期

5 倪学礼;振兴电视剧始自善待编剧——从写电视剧《有泪尽情流》说开去[J];现代传播;2005年03期

6 程勉;电视剧:再多一些大众情结[J];视听界;2005年05期

7 胡友笋,陈秀杰;同工异曲 共造双赢——关于两部“民工”题材电视剧取胜市场的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05年10期

8 杨钢元,任欢;电视剧创作:不乏灵光,但收视平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9 陈海凌;试析电视剧中类型化人物现象[J];声屏世界;2005年03期

10 李艳;电视剧题材的丰富和拓展——2004年国产电视剧创作概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允实(Yoonsil KO);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年

4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1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551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