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3:12

  本文关键词: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 传播模式 模式问题 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即时通讯应用日益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当前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存在多种形式,每种形式下的传播内容、传播特点和用户使用行为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本文拟对三种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的要素、模型、结构、功能、特点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三种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每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信息交流,加速社会信息生态化流转。本文依据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和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基本理论构建微信即时聊天、朋友圈和公众平台三种情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分析模式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模式模型,并对每种模式的结构和主体行为进行解析,总结了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人际间的即时沟通,具有传播时效性强、传播方式多样化和传播实效性强的特点;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个体的自我表露和信息分享,信息传播过程具有隐私保护性强、传播链条易断和传播内容多元化和娱乐化的特点;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中关注机制、推送机制、分享机制和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信息传播过程呈现出传播定向性强、传播私密性强和传播平台闭合性强的特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微信用户使用行为数据,从用户使用偏好、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互动和用户体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三种模式进行横向比较,阐述当前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即时聊天模式中存在传播内容不易保存和模式功能封闭的问题,提出借助云技术实现内容合理备份和提升功能互补实现多项功能并行的优化策略;在朋友圈传播模式中信息二次传播受限制和营销性信息内容泛滥,因此需要增加用户权限扩大传播范围和优化屏蔽方式实现内容的净化;公众平台传播模式中关注机制下用户获取需求未得到满足,反馈机制下的用户积极性不高和推送机制下的信息泛滥,提出提供公众号“商店”对用户关注行为进行支持,优化反馈方式,提升主体互动效果和加强自律、他律和监管,提高信息质量三项优化策略。
【关键词】:微信 传播模式 模式问题 优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0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20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0-21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创新点20-21
  • 第2章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相关理论21-31
  • 2.1 微信的兴起与发展现状21-22
  • 2.2 信息传播模式概述22-23
  • 2.2.1 信息传播模式的概念和内涵22
  • 2.2.2 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22-23
  • 2.3 传统信息传播模式23-27
  • 2.3.1 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23-24
  • 2.3.2 相关传播模式综述24-27
  • 2.4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27-31
  • 2.4.1 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27-28
  • 2.4.2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28-29
  • 2.4.3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29-31
  • 第3章 微信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分析31-38
  • 3.1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要素31-33
  • 3.1.1 即时聊天情境下的信息发送者31-32
  • 3.1.2 即时聊天情境下的信息接收者32
  • 3.1.3 传播载体的微信客户端32-33
  • 3.2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模型33-34
  • 3.3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结构34-36
  • 3.3.1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结构模型34-35
  • 3.3.2 信息传播主体行为分析35-36
  • 3.4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与特点36-38
  • 3.4.1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36
  • 3.4.2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36-38
  • 第4章 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分析38-45
  • 4.1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要素38-39
  • 4.1.1 朋友圈平台上的信息发送者38-39
  • 4.1.2 朋友圈平台上的信息接收者39
  • 4.1.3 朋友圈平台上的信息符号39
  • 4.2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模型39-41
  • 4.3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结构41-42
  • 4.3.1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结构模型41
  • 4.3.2 信息传播主体行为分析41-42
  • 4.4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与特点42-45
  • 4.4.1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42-43
  • 4.4.2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43-45
  • 第5章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分析45-51
  • 5.1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要素45-46
  • 5.1.1 公众平台的信息发送者45
  • 5.1.2 公众平台的信息接收者45-46
  • 5.2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模型46-47
  • 5.3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结构47-49
  • 5.3.1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结构模型47-48
  • 5.3.2 公众平台信息主体行为分析48-49
  • 5.4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与特点49-51
  • 5.4.1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功能49
  • 5.4.2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49-51
  • 第6章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差异化分析51-60
  • 6.1 问卷设计与信度效度分析51-52
  • 6.1.1 问卷设计与调查51
  • 6.1.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51-52
  • 6.2 样本数据分析52-56
  • 6.2.1 调查样本分析52-53
  • 6.2.2 微信用户使用行为与特征分析53-56
  • 6.3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比较分析56-60
  • 6.3.1 用户使用偏好比较分析56-57
  • 6.3.2 传播内容比较分析57-58
  • 6.3.3 主体互动比较分析58-59
  • 6.3.4 用户体验满意度比较分析59-60
  • 第7章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问题与优化策略分析60-65
  • 7.1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60-62
  • 7.1.1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60
  • 7.1.2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60-61
  • 7.1.3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61-62
  • 7.2 微信信息传播模式优化策略62-65
  • 7.2.1 即时聊天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62
  • 7.2.2 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62-63
  • 7.2.3 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63-65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65-67
  • 8.1 本文工作的总结65-66
  • 8.2 本文的局限性66
  • 8.3 研究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71-72
  • 附录72-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晔;郭雅倩;;社会比较视阈下的微信朋友圈影响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6年02期

2 方婧;陆伟;;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热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6年02期

3 殷俊;冯夏楠;;论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J];新闻界;2015年23期

4 冀芳;张夏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12期

5 吴玉飞;;微信传播功能及其影响[J];新闻传播;2015年22期

6 刘韬;赵辰玮;;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结构研究[J];新闻知识;2015年10期

7 余秀才;童石石;;微信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5年09期

8 张凌志;薛晶心;张媛;;微信模式下个体知识学习的特征和交流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9 刘一鸥;陈肖静;;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文化表达的逆向思考[J];当代传播;2015年04期

10 王小立;;智能多Agent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仿真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禹汐;微信“朋友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戎真洁;网络社区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814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