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四川光雾山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1:18

  本文关键词:四川光雾山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雾山 旅游度假区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


【摘要】:度假旅游是除观光旅游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度假旅游早已取代普通的观光旅游成为旅游业中最重要的分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攀升,未来中国的度假旅游将成为旅游业中强势崛起的旅游方式。光雾山资源水平优越,许多地区地形较平缓,十分适合度假旅游开发,在度假旅游大发展的外部条件下,光雾山不应该满足于A级景区的发展方向,更应该进行度假旅游的转变。本文以光雾山转型旅游度假区为背景,对光雾山旅游度假区的度假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归纳出了涉及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天象与气候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大类,26个亚类,37个基本类型的度假资源。本文采用基于yaahp10.0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光雾山度假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并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赋值,得出光雾山度假旅游资源处于优良级度假资源的观点。并利用人体舒适度的概念对光雾山的度假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光雾山地区整体偏冷,适合避暑度假产品的开发的观点。通过对光雾山旅游度假区度假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本文得出光雾山度假旅游开发拥有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但也同样存在产品不足、淡旺季明显、竞争激烈等劣势,并依据此分析提出光雾山旅游度假区应该遵循构建旅游大区位、四季旅游开发、强化环境保护和推进社区管理的发展战略。本文将光雾山划分为一心、一带、二区的布局。光雾山的度假旅游开发应该积极尝试PPP的开发模式,将私营企业引入到光雾山度假旅游的开发中,形成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度假开发金三角。针对每个功能分区的不同特性,本文依次进行了项目的设计,构建形成了山地运动度假产品、山地避暑养生度假产品和四季多元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并构建了省际、地区和内部旅游线路体系。调查发现,光雾山地区存在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情况,因此,本文构建了以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环境卫生保护为主的环境保护体系,并估算了光雾山度假区的环境容量约483.6万人次。为了更好地开发市场,对光雾山度假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成都、西安、重庆围成的三角区域为一级市场进行市场开拓,提出了一首歌、一本书、一位代言、一个节庆的四个一的近期营销计划。
【关键词】:光雾山 旅游度假区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前言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选题意义10-11
  • 1.3 基本概念11-13
  • 1.3.1 度假旅游11-12
  • 1.3.2 旅游度假区12
  • 1.3.3 生态旅游12-13
  • 1.4 研究目标、框架与方法13-16
  • 1.4.1 研究目标13
  • 1.4.2 研究框架13-14
  • 1.4.3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理论综述16-21
  • 2.1 国外旅游度假区规划相关研究16-18
  • 2.2 国内旅游度假区规划相关研究18-19
  • 2.3 国内外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评述19-21
  • 第三章 光雾山旅游度假区资源评价21-36
  • 3.1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21-25
  • 3.1.1 项目背景21
  • 3.1.2 区位条件21-23
  • 3.1.3 自然条件分析23-24
  • 3.1.4 人体舒适度评价24-25
  • 3.2 度假旅游资源综合分析25-28
  • 3.2.1 度假旅游资源概念及相关研究25-26
  • 3.2.2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26-28
  • 3.2.3 主题旅游资源分析28
  •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度假旅游资源评价28-33
  • 3.3.0 度假旅游资源评价方法28-29
  • 3.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9-30
  • 3.3.2 构建判断矩阵30-31
  • 3.3.3 因子权重31-32
  • 3.3.4 评价指标等级赋分32-33
  • 3.4 对比分析33-36
  • 第四章 旅游发展研究36-45
  • 4.1 旅游开发SWOT分析36-40
  • 4.1.1 优势分析(strength)36-37
  • 4.1.2 劣势分析(weakness)37-38
  • 4.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38
  • 4.1.4 挑战分析(threat)38-39
  • 4.1.5 SWOT矩阵分析39-40
  • 4.2 战略、定位与布局40-42
  • 4.2.1 发展战略40-41
  • 4.2.2 发展定位41
  • 4.2.3 总体布局41-42
  • 4.3 PPP模式在度假旅游开发中的实践探索42-45
  • 4.3.1 PPP模式的定义42-43
  • 4.3.2 PPP模式的运作模式与风险控制43-44
  • 4.3.3 PPP模式在光雾山度假区的具体实践44-45
  • 第五章 旅游项目与产品设计45-53
  • 5.1 度假旅游项目45-49
  • 5.1.1 旅游集散中心45-46
  • 5.1.2 休闲度假功能带46-47
  • 5.1.3 十八月潭亲水度假区47-48
  • 5.1.4 牟阳故城山地度假区48-49
  • 5.2 旅游产品体系49-50
  • 5.2.1 产品开发思路49-50
  • 5.2.2 旅游产品体系开发50
  • 5.3 旅游线路50-53
  • 5.3.1 跨省旅游线路50-51
  • 5.3.2 区域旅游线路51
  • 5.3.3 度假区内部旅游线路51-53
  •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市场营销53-60
  • 6.1 生态环境保护53-55
  • 6.1.1 水环境保护53-54
  • 6.1.2 大气环境保护54
  • 6.1.3 声环境保护54-55
  • 6.1.4 环境卫生保护55
  • 6.2 环境容量55-57
  • 6.3 市场营销57-60
  • 6.3.1 市场分析57-58
  • 6.3.2 市场定位58
  • 6.3.3 市场竞争力提升58-6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7.1 研究结论60-61
  • 7.2 研究不足61
  • 7.3 未来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71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亚伟;孙英隽;;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互联网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期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年01期

2 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年09期

3 杜妮;;光雾仙山的前世今生[J];中国西部;2015年03期

4 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年01期

5 何方永;;光雾山红叶景观资源特性与旅游开发探讨[J];市场论坛;2014年12期

6 周和平;陈炳泉;许叶林;;公私合营(PPP)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再分担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7 张树民;邬东t,

本文编号:871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871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c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