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20:17

  本文关键词: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出处:《经济问题》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创新扩散 政策激励 市场激励 激励机制


【摘要】:政府与技术创新扩散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若干激励冲突。政府通过政策组合和优化市场环境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抑制或弱化这些冲突的发生。在分析政府与技术创新扩散主体之间的激励冲突的基础上,对政府管理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政策激励和市场激励两方面构建了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
[Abstract]: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enterprise is a kind of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showing a number of incentive conflicts. The government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or weaken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conflicts through the policy combin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eans. Based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cent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on the subject, the policy incentiv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market mechanism are studied, two aspects of incentive to constru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iffusion based on government management from the policy incentives and market.
【作者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政府激励的主要对象是技术创新扩散主体——企业法人。技术创新企业法人,在其成立之日起就与政府通过工商注册形式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提供系统的政策环境,给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通过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追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维双;通货紧缩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2 康凯,苏建旭,张会云;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演进机理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潘成华;市场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4期

4 朱淼;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业绩的关系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5期

5 罗险峰;影响企业采用技术创新决策的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06期

6 陈躬林,赵亚乔;制度创新与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莹,程瑞雯;企业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和产业;2005年08期

2 金敏;;农用化工新产品的市场推广[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3 李晓峰;冷莎;;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创新机理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11期

4 冯云生;李建昌;;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动力因素分析[J];东吴学术;2012年01期

5 杨大楷,缪雪峰;论制度创新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杜海东;严中华;;中国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特征及其结构维度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7 张凤武;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8 许惠煌;张良强;;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TID动力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9 杜海东;严中华;关冬梅;;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10 严中华;;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及其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宏贵;熊胜绪;;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青;团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与创新团队竞争优势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崔远淼;基于企业边界视角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曾驭然;企业家社会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和绩效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5 于惊涛;外部新技术获取模式、情境与绩效相关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朋;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更新换代产品扩散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陈学光;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永宁;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维燕;基于失败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璐缤;企业研发与生产合作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田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扩散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琪;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6 徐少辉;石化行业中研究与开发(R&D)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刘秀新;更替性技术创新扩散系统随机演化模型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9 李渝;长征电器集团技术创新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张玲;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凯,苏建旭,张会云;非均质空间各向同性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陈欣荣,蔡希贤;技术创新扩散中企业采用行为的一种解说[J];科研管理;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永刚;;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2 邹樵;陈建洪;;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与动力机制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2期

3 苏彩玲;;国有商业银行组合激励机制框架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1年08期

4 白丽;唐海亨;汤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行为决策机理研究[J];消费经济;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大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技术创新扩散[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笑明;李同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4 刘秀新;胡宝民;王丽丽;;技术创新扩散预警管理的探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朱斌;李琳;;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涂锦;王成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效率评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廖志高;;多种技术创新扩散的模糊动力学模型及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赵新宁;聂建霞;;论企业的激励机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梁卫东;;从中军潭电站竞争上岗看企业的激励机制[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1)[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蔡辉 作者单位 潘三矿再就业服务分中心;浅论企业的激励机制[N];淮南日报;2005年

3 段霞(作者单位:菏泽市公路局);论企业的激励机制[N];菏泽日报;2005年

4 义乌大酒店 周淮文;激励机制在酒店中的运作[N];江南游报;2005年

5 易博文;创新需要市场激励[N];湖南日报;2006年

6 糜钟明;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7 朱戈;防止激励机械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任丽梅;高层次人才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张瞳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N];经济参考报;2005年

10 张瞳;如何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维双;技术创新扩散的环境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小迪;基于技术创新扩散视角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汶荣;技术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夏晖;基于实物期权的技术创新扩散、竞争和交互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赵忠华;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绩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红艳;基于社会资本的技术创新扩散微观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娄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9 宋晓洪;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朱忠福;风险投资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及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娟;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思杰;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元胞自动机仿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吴丹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吕友利;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路径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刘书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系统运行机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王博;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吴君义;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江冬锐;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9 叶创;TD-SCDMA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毛涛;辽化化工厂激励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47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347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