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激励模型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团队激励模型的探讨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有的激励理论基础之上,将经典的激励理论需求层次论与期望理论有机地进行了整合,提出新的团队激励模型,着重强调团队激励的三大要素,即期望值、工作可行性及各种要素的满足度。从团队地位、团队成就、团队文化、团队成员融洽度以及成员激励5个方面入手,阐明了团队激励的作用原理。强调团队激励应注重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并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企业对团队进行激励的方法:制定团队目标、评定团队等级、培养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等。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incentive theory, the classical demand hierarchy theory and expectation theory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and a new team incentive model is put forward, with emphasis on the three elements of team motivation, namely, expectation value. Job feasibi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Start with five aspects: team status, team achievement, team culture, team member rapport, and member motiv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eam motivation, emphasizes that team incentive should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incentive and internal incentive,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otivate the team: to formulate the team goal. Evaluate team level, cultivate team culture, enhance team cohesion, etc.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引入团队概念,团队已成为管理的热门话题。而在很多企业组建团队后,发现它并不是像预期的那么理想,这与在团队建设中缺乏明确的团队激励体系指导有很大关系[1]。传统的激励理论把主要的视角放在个体的激励上,而对团队激励的探讨非常少,笔者主要探讨如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体勤,丁容贵;动态知识团队心理契约的建立[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杨剑侠,廖冰;基于企业管理新型激励模型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明晓,凤秀锦;论企业组织形式对高新技术的适应[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王劲,王孝付;论高科技企业学习型管理团队构建与学习[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王小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J];包钢科技;2004年02期
4 王绽蕊;;对大学创新团队的理解与误解[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1期
5 孟晓敏;高校要发展 管理要创新——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之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马述忠;农村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融,杨剑;图书馆转型时期冲突管理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8 卢盛华;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4年02期
9 许磊;21世纪商业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特点[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10 张冉,熊彬;员工持股与中小企业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王旭;科技型企业创生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董晖;中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周和荣;敏捷企业及其运行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邹积慧;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8 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成江;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臧振春;人才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金宝;中小企业核心团队有效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春兰;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玉飞;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浩;M石化公司ERP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薇;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常玉;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孟潇;研究型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蔡晓春;乡镇领导班子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蒋晓川;“K师傅”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10 韩海燕;论责任会计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印德 ,刘娟;发挥职工创新能力的实用方法[J];管理工程师;1999年03期
2 许小东;激励:内外结合,以内为主[J];管理工程师;1999年06期
3 孙强;如何对待管理者?[J];管理现代化;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敏;;如何让团队更和谐[J];通信企业管理;2011年09期
2 徐培桀;;如何激励你的团队?[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3 韩槟;;浅谈拓展训练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4 肖鹏;;敏捷的三种误区和五种改进[J];程序员;2010年10期
5 ;激发企业创新力:内部开源——“内部开源”倡导者Auke Jilderda访谈录[J];程序员;2010年07期
6 张成;;解读《亮剑》之李云龙团队[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7 刘辉光;;尚赫:未来更美好[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1年07期
8 ;来自福特社交媒体团队的启示[J];IT经理世界;2011年13期
9 倪源;;民营企业路在何方——由宛北水泥公司看民营企业成功之道[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10 杨静;;如何对待团队中的人才[J];科学大观园;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姜同川;何建源;;“鲁迅公园现象”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郭周克;李志明;李庆寿;许凯;张和平;郭锐;;着力打造“九力”团队 乘势提升管理境界[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文林;;争取郭仁泰率部反正的经过及其意义[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5 何荣福;;省市级会议会务管理信息系统[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华薇;;浅谈“团队激励”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宋健;王振海;彭铁;;团队安全在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方;;如何塑造理想团队[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9 查小玲;;社区团队的培育与精神文明创建[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两地许下健康愿 十年可待一片林——记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你好营养”团队社会实践活动[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社斌;团队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金晓;品牌 团队 技术[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杨洋;团队创新是关键[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小燕 晓舟;沟通:塑造团队阳光心态[N];工人日报;2005年
5 锦秀文;“团队求职”辟新路[N];经理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学军;鞍钢的创新型团队[N];辽宁日报;2005年
7 ;走进英雄团队[N];人民日报;2005年
8 贾首渤;不败的法宝:团队制胜[N];中国黄金报;2005年
9 本报驻粤记者 陈国雄;一流团队 一流人才 铸就一流事业[N];中国水运报;2008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学江;奥巴马经济团队透析[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缨;多agent协作团队的学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董焕忠;类生产函数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孙宇翔;基于动态管理能力观的市场导向、创新决策与创新绩效之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秦吉波;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与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肖余春;现代企业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蒋硕亮;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尹全军;基于多Agent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建模与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李春苗;军队士气模型、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戴骏;以团队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应用——PA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方案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黄斌;团队利润分享和奖金激励机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俞明理;团队创业精神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黄芳;从隐喻视角看在华中资与美资企业员工团队概念差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史焕杰;《案例》:MZ高速公路[D];暨南大学;2002年
7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伟龙;株洲寿险团队品牌工程管理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9 奚向群;JL公司高素质人力资源团队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代琦;军事单位团队凝聚力形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7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0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