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组织文化变革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01:30

  本文关键词:组织文化变革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出处:《情报杂志》200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文化变革 文化类型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信任模型 知识共享 相互信任 接收者 企业文化 传播者


【摘要】: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当前学术界、实业人士的关注焦点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组织文化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对于文化变革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欠缺。通过对组织文化变革中组织文化类型的演变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以及对知识传播者、接收者、知识转移环境分析,阐述了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模型。
[Abstract]:The tacit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enterprise , which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 and industry . The pas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has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 but also lacks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hange on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ype and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hange and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communicator , receiver and knowledge transfer environment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ode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mutual trust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771089) 航空科学基金(编号:2007ZG53078)支持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21世纪是知识主导的时代,知识的创造、共享和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已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Polanyi按照知识属性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然而,显性知识仅占知识海洋之“冰山一角”,更为重要的是隐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小玲;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0期

2 王娟茹 ,赵嵩正 ,杨瑾;隐性知识共享模型与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期

3 伍晓玲 ,周明;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及其困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2期

4 张生太 ,李涛 ,段兴民;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5 李纲;田鑫;;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添;;知识整合研究:一种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动态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2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3 罗剑宏;李笑;;基于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4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企业知识的特性及其管理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5 樊治平;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6 刘芬;刘秀;刘宏;;网络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传授[J];电脑与电信;2006年12期

7 祝尊乾;叶学平;;隐性知识共享: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J];江汉论坛;2006年08期

8 宋建元,陈劲;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方法与组织文化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9 赵冬梅;;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探讨[J];晋图学刊;2007年02期

10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现代企业知识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治平;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强;基于知识转移的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杨桂菊;跨国公司子公司角色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李晓宇;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疏礼兵;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邬伟娥;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学术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那一沙;需求工程的知识转移模型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张晓燕;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马宏建;中国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昌福;企业知识的集成管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郑景丽;企业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吴勇慧;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琦;企业内部完整知识共享的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姜仁珍;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李利霞;企业部门间知识转移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7 邢晓妍;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任鹏;建筑施工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葛晓亚;B2B客户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骆彦;组织共有知识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海英;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J];情报科学;2002年06期

2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的特征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

3 王娟茹 ,赵嵩正 ,杨瑾;隐性知识共享模型与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期

4 孙爱英,李垣,任峰;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4期

5 张钢,许庆瑞;文化类型、组织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1996年05期

6 周晓东,项保华;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恭笃;;辽宁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刘式今;;从墓葬发掘试探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解体[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3 张志立 ,王洪峰;舒兰黄鱼圈石棺墓出土的几件文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4 董学增 ,李澍田;略谈西团山文化的族属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5 莫俊卿;;越巫鸡卜源流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S1期

6 张志尧;略论我国阿尔泰、天山北部与东部的塞人——匈奴文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7 ;广东试验区精神文明理论研讨会在韶关市曲江县召开[J];现代哲学;1989年02期

8 刘锡诚;民间文化的走向与当代中国社会[J];管理世界;1989年02期

9 王宇;王珍仁;;大连与山东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及异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10 张增祺;建国以来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掘、研究及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军;;冯友兰文化观刍议[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林焕平;;论人文精神[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郭建宁;;简论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声柏;;先秦名学思想的思维特征——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比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一位叩访古代中国的勤谨谦和的学者——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编辑委员会[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陈引驰;;类型与时代:中西文化之别——“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回顾[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山俊华;;人文环境与产品设计[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金平;;风险认知研究概述摘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罗葆森;;遗址博物馆新馆舍建设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索[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周立升;;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驽;文化与文化类型之辨证[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曹波;三十五年来贵州古人类的发现和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管志宇;传统及其现代转换的路径[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孙小杰;文化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N];北京日报;2001年

5 祝中熹;半山旋纹彩陶罐[N];甘肃日报;2001年

6 记者 宦建新;跨湖桥可能早河姆渡1000年[N];科技日报;2001年

7 岳天明;“文化社会学”的发展方向[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南帆;熟悉与生疏[N];文艺报;2001年

9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油画风景比较[N];文艺报;2001年

10 王东峰;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变迁[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齐振宏;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5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忠;企业虚拟团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赖明正;组织变革中利益冲突与组织学习相关之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国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淑敏;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D];河北大学;2000年

2 陈亚军;论企业战略重组与企业文化重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李丽娜;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文化理论的杰出贡献[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丽;合资企业管理中文化因素[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苏燕平;我国企业文化再造的内容、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6 陈滔娜;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文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D];河南大学;2004年

8 王鑫鑫;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哲;蒙古族民间“文化符号”考察与区域文化特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丁农;国有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的组织变革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26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26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