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循环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超循环 组织循环 稳定性 熵 出处:《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二元超循环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寻求如何实现组织循环稳定,并促进组织进化的方法。分析表明,脱离了外界环境的支持,而孤立地谈论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可能的。组织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组织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复杂性及多变性的平衡。因此,建立开放的管理系统是建立组织循环系统的前提,是实现组织稳定和进化的必要条件。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binary hypercyclic organiz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realize the stability of organizational cycle and promote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independent of the suppor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s impossible to talk about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isol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al circulatory system depends on the balance of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subsystem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n management system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rganizational circulatory system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organizational stability and evolu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70172033) 国家863项目(2001AA414250)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0 前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曼弗雷德·艾根(M.Eigen,1929—)提出了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Theory)。所谓超循环是指自催化剂或自复制单元通过功能的循环耦合而联系起来的高级循环组织,或者说超循环就是由多个反应循环相互结合构成的复杂反应循环。它提供了如何充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华岭;广义与狭义管理熵理论——管理学的新研究领域[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胡继灵;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超循环理论观[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建勇,查建中,鄂明成;超循环理论与动态联盟的细胞化结构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12期
4 杨国政;走近热力学 运用熵原理——对管理科学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岭;复杂性理论的LTI集合释义(Ⅱ)[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3 姜原子,田也壮,杨洋;基于主动成本控制的组织循环模型构建[J];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4 吕文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熵值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5年04期
5 全继业;;自主创新背景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SMEs发展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6 李锐锋;试析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革命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3期
7 章林,席升阳;耗散结构理论与现代企业的用人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陈雯;张强;;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6年02期
9 吴福儿;高等学校管理中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管理,
本文编号:1443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4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