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内涵与特征初探
本文关键词: 集成 功能涌现 互补 系统 非线性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集成一词已经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众多的科技文献之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集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然而,对于集成本质的界定,尚不统一,对集成一词的应用亦有滥用的趋势,这对于集成本身以及集成管理等研究是不利的。文章在深入分析众多学者关于集成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集成现象,对集成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特征进行了界定,并就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集成理论及其应用他们研究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ter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ppear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However, the definition of integrated nature, not unifie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word has a tendency of abuse,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the study and set cost integrate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many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egration, integrated phenomena in practice, defin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concept,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m.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建桥,朱睿;科技企业集成管理研究论纲[J];科研管理;1996年03期
2 冯绍军,陈禹六;系统集成的约束机理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3 海峰,李必强,冯艳飞;集成论的基本范畴[J];中国软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志伟,蔡庆生;基于知识发现技术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戴汝为,操龙兵;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3 田大钢,费奇;DSS结构的联接主义观点[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4 戴汝为;大成智慧工程[J];冶金自动化;2000年01期
5 刘金琨,王树青,张建明;高炉实时控制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年06期
6 胡树华,李必强,海丰;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J];中国软科学;2000年04期
7 郭崇慧,唐焕文;论宏观经济智能预测系统中的综合集成技术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年12期
8 阳春华,沈德耀,吴敏,刘健勤;焦炉配煤专家系统的定性定量综合设计方法[J];自动化学报;2000年02期
9 刘宁宁,胡志刚,田捷,诸葛婴,戴汝为;结合纹理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应用[J];软件学报;1999年04期
10 王丹力,戴汝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中专家群体行为的规范[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云宏;李文博;曲亮;;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海峰;冯艳飞;李必强;;集成论的基本原理[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3 康胜;彭伟斌;;系统形成的“集成”方式及其特性与条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启圣;智能化多规则油液综合故障诊断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传正;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4 曹明秀;资源型城企物流耦合系统模拟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姚佐平;汽车制造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胡庆和;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钱莹;基于SCOR的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孙红岩;大型旋转机械智能诊断多Agent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李成标;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理论与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小平;地方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民行政参与[D];苏州大学;2007年
2 何伟;信息熵在复杂性供应链协调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姚勇;周期势中的相干输运和巨扩散现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包彦明;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新技术园区生命周期研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06年
5 黄雪莉;装备制造业技术集成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淑芳;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模式与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周庆余;基于熵理论的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评价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8 李红军;智能温室控制算法和数据管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曾显葵;基于多数规则和协同规则的元胞自动机舆论传播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小恒;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捕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今;作为社会技术的综合集成方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04期
2 海峰,李必强,向佐春;管理集成论[J];中国软科学;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安;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互补性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4期
2 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3 陈广汉,李广众;论广东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有关两地资本流动与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0年03期
4 王乐忠;儒家与法家管理思想之比较[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宝明;中西文化:无从加码的天平两极──从文化悖论出发[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李非;论海峡两岸经济竞争与互补[J];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04期
7 幸强国;论经济学方法的互补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郝鹏;合作中寻求机遇——以合作的观点寻求医疗器械企业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0年02期
9 钟乃仪;试析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动向为例[J];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04期
10 张光海,林国钧;欠发达行政交界区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苏钊;陈珈;王学臣;;拟南芥Mn-SOD激活机制的研究[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峗;;铸件常见缺陷判定方法的互补性[A];陕西省第十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欧自旦;;民营、国营优势互补 共创安全经济效益[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敏;协举方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李娟;精氨酰-tRNA合成酶和tRNA~(Arg)的相互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二占;[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黎达;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自我观”[D];四川大学;2005年
3 章咏秋;开发儒家德育资源,优化现代大学德育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梁伟;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磊;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德邻;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阿玲;泛珠三角产业互补性及其合作前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李波;冲突,互补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刘科应;固话运营商3G业务运营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5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9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