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团队班主任专业_怎样建设自组织的团队
本文关键词:自组织团队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09年写在博客园的文章,现在转过来,以后都在CSDN写了
人们将自组织看做敏捷团队的基本属性。很多成功的敏捷实践都把自组织的团队作为敏捷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有的把其视为敏捷的本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是自组织的团队,怎么样建设自组织的团队呢?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理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全新理论,上世纪90年代,有学者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对团队的研究之中,提出自组织团队的概念。自组织团队作为一类自组织系统是具有弹性与适应能力的新型团队模式,这种团队模式对于组织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十分适宜。
自组织团队是由两个以上成员为了共同的有价值的愿景(目标、任务)组成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合作、相互适应,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团队组织。
关于自组织团队的建设有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我就结合最近看的两部电视剧和重读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作者:约翰.米勒,电子工业出版社)这本书,谈谈我对自组织团队建设的感受——建设自组织团队最关键的就是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明确团队的使命和目标,并且都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最好的完成任务。最近热播的《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段戏。顺溜为了完成狙击日本将军石原的任务,潜伏在草岗上,两天不吃不喝,甚至在亲眼目睹姐姐、姐夫遇害时都没有动一下,最终完成狙击石原的任务,击毙石原。剧情有些极端,相信绝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解救姐姐喝姐夫。但是却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只有明确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那么怎么明确目标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要让大家都参与指定组织或团队的使命和目标,成员才能高度认可。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我们,GCD人因为有“主义”才能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坚定、执着最终战胜了GMD。开发团队谈不上什么“主义”,但是对成功和事业的追求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要激励和激发成员对成功和事业的追求。
大家在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是否会产生如下类似的想法:
人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自组织团队的成员应该能够主动去想办法、并且最终把问题解决掉。自组织团的成员要有“我该如何改变现状”以及“我该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持我的团对或组织”。那么应该怎么培养这种责任感,怎么去解决问题呢?QBQ给了我们答案。
2. 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3. 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比如说,“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么”这个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做”这个行动上。
“我今天该如何把分内工作做的更好?”
“我能做什么来改善现状?”
“我能运用哪种方式,作为别人的后盾”
QBQ的精髓: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刻作出更好的选择。
个人责任感的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异。
作出自己的选择,悲观还是乐观?
“我发现,每当我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努力完成工作时,我反而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并越来越同意完成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直接阅读此书,在此不在赘述了:)
我相信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团队的使命和目标,并且都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相信团队必然会是自组织的。
参考资料
《自组织团队的建设》 ?ID=8431363
百度百科关于自组织的介绍:
《自组织团队管理研究》?dbname=CMFD2006&filename=2005126050.nh”
本文关键词:自组织团队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5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