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式
本文选题:隐性知识 + 隐性知识管理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0期
【摘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结合创新系统的交互作用理念和社会学的互动理论,从信任的心理机制、开放的对话机制、主动的学习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方面的考察,提出一个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形知识管理模式。
[Abstract]:Aiming at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bining the interactive idea of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raction theory of soci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rust, the open dialogue mechanism, the activ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A hidden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阿丽丝·拉姆,凤兮;知识经济中学习和创新的其他模型[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2 张海英;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J];情报科学;2002年06期
3 李晔,龙立荣;组织公平感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2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登国;;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5 万江红;陈炉丹;;农村借贷行为未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湖北两地农户的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6 张兴;;社会断裂、社会排斥与和谐社会[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献忠;论文化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8 张美川;;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10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帅庆;;从电视相亲看当前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曹婕;;浅谈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主体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长青;;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玲花;;隐性知识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A];2008年度全国第六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卫东;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杰;中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永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0年
6 侯喜春;介入社会资本: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飞;对韩汉语教师社会融入迟滞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苏漫;解析80后油画创作者的感觉受生存环境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彬;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2 应力,钱省三;知识管理的内涵[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3 张昕,庐万强;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规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4 陈锐;知识管理的实现思路与实现技术[J];图书情报知识;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泰,蹇慧;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国华,刘跃前;隐性知识管理下的组织文化建设[J];经济与管理;2004年10期
3 程瑶池;郭睦庚;;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5期
4 陈中文;关于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4年05期
5 杨斌;冀亚林;王海明;;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隐性知识转化诱导模型[J];情报杂志;2010年09期
6 李玉海,陈娟;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04年08期
7 钱亚东,李晓,郑国君,顾新建;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J];科研管理;2005年01期
8 陈晔武,朱文峰;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转化及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05年03期
9 何时金;教学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延伸[J];商务周刊;2005年18期
10 周建设;蔡江川;周婕妤;;知识管理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核心能力[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忠;鞠蕾;;组织隐性知识积累路径研究:基于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远;谭跃进;;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在隐性知识获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杨湘浩;刘云;;基于人才流动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石小丽;;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周李莉;司虎克;赵丙军;朱昆;秦曼;;论竞技体育教练员隐性知识的转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张生太;武兆岭;;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昕光;樊治平;王君;;论知识管理战略与信息技术的使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杨丽恒;石文典;;实践社区中隐性知识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官子木;隐性知识教育缺失的代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德磊;春节返乡的知识传播意义[N];解放日报;2010年
3 福建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 张祥明;挖掘与共享校长的隐性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志群;知识、力量与法律[N];福州日报;2007年
5 周静峰;把握不同知识特点 增强干部培训实效[N];学习时报;2007年
6 鲍勇剑;策略在背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任英杰 刘兴富;隐性知识传递与分享的创新平台[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高慧娟;注重对教材的价值发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传播与晋及研究中心 曾国屏;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吴青 张金城;论审计知识管理的内容及方法[N];中国审计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杨文娇;隐性知识的结构及其获得的有效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单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聂子龙;愿景驱动的学习型企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吕卫文;知识生产的“社会—认知”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剑;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郑玉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唐乙斌;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D];西华大学;2011年
5 胡伟;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黄平;企业隐性知识管理[D];中南大学;2004年
7 邢青霞;科技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袁贵;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转移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军杰;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转移[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崔进;组织隐性知识流动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91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