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伦理激励
本文选题:伦理 + 激励 ; 参考:《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摘要】:伦理长期以来,都是作为约束来研究,其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伦理具有激励的一面。因为从人性来讲,人本身就有伦理需要,是“伦理人”,同时,中国自古就是讲伦理的国度,伦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积极实行伦理激励,尤其是在企业中,更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伦理需要,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ethics has been studied as a constraint, and its incentive function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Ethics has an inspiring side. Because in terms of human nature, people themselves have ethical needs and are "ethical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China has been an ethical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eth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ves, so we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ethical incentives. Especially in the enterpris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ethical needs of employe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employe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刘义;;责任感问题的理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想平;论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建构及其发展前景[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3 王立仁;关于个体本位与集体主义的三点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金妍妍;“另类童谣”引起的哲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5 韩作珍;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及其相互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瑞君;;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陆洋;吐蕃《礼仪问答写卷》中的藏族传统伦理思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谢巧生;浅论性贿赂的影响与遏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建华;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春林,彭琛;行为与其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关系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陶长琪;徐晔;;基于人力资本的IT企业成长机制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元善;;论基层政府公共决策的伦理精神[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万勋;;破解人事管理难题 构建和谐烟草企业[A];中国烟草学会2008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姚树荣;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绩效[D];四川大学;2003年
4 景莉;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王为民;企业并购效益与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若平;银行监管行为的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方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顾巍;员工视角的内部顾客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邵士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幺武;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晓钢;论网络时尚对青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萍;人力资本增值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蒋小林;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余士军;《孙子》中的管理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蒋建国;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D];湖南大学;2001年
8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元冠;走向分配正义——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道德思考[D];中南大学;2002年
10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力;;管理中的加法和减法[J];光彩;2011年09期
2 暨国彪;;八卦也无妨[J];发现;2010年11期
3 周化举;;心理学视角的管理理论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J];通信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4 刘澜;;管理的十条黄金法则(下)[J];IT经理世界;2011年13期
5 高剑锋;;管理咨询合作九大标准之平台标准[J];中国品牌;2011年08期
6 李晓;;“四个准备”助力调研工作[J];秘书之友;2011年07期
7 丁秀玲;李文杰;;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前因变量的对比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张松祥;;人本与物本:刍议两种视角下规约文书的表达变革[J];写作;2011年17期
9 高思龙;;管理者赞美激励的倍增效应[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10 张巧利;张红芳;;组织承诺的模型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桂凤;;影响员工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崔凯;俞文钊;;员工创新能力的三维权变影响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沈选伟;;组织内信任与组织沉默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陆佳芳;时勘;Dean Tjosvold;;健康型组织建设:合作型团队模型[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少峰;;新中道的管理哲学方法[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在卿;杨崇德;陈松桃;;“戴明管理14条”是管理者的质量准则[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宁静;井润田;;组织变革情境中控制点、变革图式以及变革承诺之间关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左智娟;张满堂;;团队有效性评价结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海萍;;传统组织与学习型组织之比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健敏;王震;;人与组织匹配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俊强;给员工一个忠诚的理由[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魏明;应对员工不尽的需求[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刘筏筏;EAP计划与员工情绪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曹国强(作者单位:山西省翔州市怀仁县委);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N];中国人事报;2005年
5 作者 闻一言;请尊重你的员工[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金旺;做个好员工[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白丁;如何防止员工“跳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李文繁;如何管理新型员工[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钟传;与员工一起成长[N];经理日报;2005年
10 晓理;主管如何向员工授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晓俊;组织中员工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金斌;管理控制系统影响组织变革的途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员工—组织关系I-P/S模型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谢辉;员工对组织培训需求态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李平;管理伦理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娜;员工胜任特征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凤佐;员工对上级的社会支持的感知及对其工作压力感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柏乔阳;情绪型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7 徐雷;组织中信任的产生及其对信任双方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8 吕东圆;股票期权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薛春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黄俊;组织信任影响工作压力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98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