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论网络组织的交往伦理

发布时间:2018-10-19 16:34
【摘要】:网络组织是超越市场和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组织形态。网络组织的形成,一是通过在垂直的层级制企业之内缩减层次而形成水平化的网络结构,二是通过在分散的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而形成聚集型网络结构。世界上典型的网络组织形态是华人的家族网络、日本的“系列”社群网络、东南亚的“关系”裙带网络、美国的企业家网络。网络组织形成了不同于市场与层级制的交往伦理:一是网络组织以非强制价值观和非正式行为规范作为彼此交往的基础;二是网络组织以超理性的、富有人情味的相互恩惠作为彼此交往的规则。网络组织交往伦理的精神实质是一种形式的非理性主义和实质的功利主义。
[Abstract]:Network organization is a complex organization that transcends the dichotomy of market and enterprise.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is to form a horizontal network structure by reducing the level within the vertical hierarchical enterprise, and to form a aggregated network structure by establishing a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persed enterprises. The typical network organization in the world is the family network of Chinese, the "series" social network of Japan, the "relationship" nepotism network of Southeast Asia, and the network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has formed the communication ethic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rket and the hierarchy system: first,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takes the non-compulsive values and the informal behavior norm as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second,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takes the super rational, Human kindness is the rule of communication.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ethics is a form of non-rationalism and substantive utilitarianism.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04JK018)
【分类号】:C9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曾鹏;;携程旅游网经营发展战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3 李峰;;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陶文昭;;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化与社会和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5 颜晓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与思维方式变革[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赵有广;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8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9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10 阎小培,周素红;信息技术对城市职能的影响——兼论信息化下广州城市职能转变与城市发展政策应对[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白永青;侯剑华;刘洋;;网络生态系统基本理念初探[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淑红;;网络时代思维的历史积淀[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5 刘铁峰;;当前城市建筑规划的个性缺失[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金叶;;工作组网络计算:信息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张勤;;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纪慰华;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网络构建的影响——以上海大众供货商网络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蔡砥;网络计算环境下空间分析的计算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女雨亏);网络形成、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2 张祖乔;报纸编辑理念的网络邂遇[D];河南大学;2003年

3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方长勇;因特网与美国文化霸权[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5 贾云秀;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晓曦;论商业银行职业道德的基础——诚信[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7 樊拥军;新闻舆论监督有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杨彬;个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凸显[D];河北大学;2004年

9 牛新权;试论拟态环境之整体优化[D];河北大学;2004年

10 王利平;传媒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春晨;“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J];道德与文明;1999年01期

2 汪解;中小企业的合作社——知识联组[J];企业管理;2001年03期

3 汤红英;网络组织对决策模式的影响分析[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效用[J];经济管理;2002年08期

5 程昆,余秀江,孙良媛;网络组织的陷阱——基于五粮液品牌租赁纠纷的分析[J];企业经济;2004年08期

6 冯巨章,吴能全;交易的演进与规制——交易费用经济学、网络理论、比较制度的分析路径之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7 荣宪屏;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闫二旺;网络组织的机制、演化与形态[J];当代财经;2005年01期

9 李小飞,萧延高;试析产业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10 苏振华;企业家社会责任是个伪问题[J];中国改革;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申白;;论公民伦理——兼谈梁启超“公德-私德”问题[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松;交往:为了理解与信任[N];学习时报;2002年

2 苏振华 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企业家社会责任是个伪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霞;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骆之强;走向有效交往的教师培训[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28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