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队与团队激励
[Abstract]:The goal of team motivation is to make the result of team members' efforts and make the team performance level far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ndividual members' performance. To do well in team motivation, we must do the following work: first,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eam members; second, make many employees know what they should do and the standard of good or bad work, and make all indicators as quantitative as possible; Thir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ff for regular assessment; fourth, let the staff feel like the owner of the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穆彦均;将三个和尚变成一个团队[J];企业管理;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志云;环境变迁与组织变革——奥美公司个案研究[J];攀登;2002年03期
2 黄小云;;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林兴发;;知识员工的忠诚管理[J];前沿;2006年07期
4 毕新华,于宝君,高蔚;企业实施ERP与企业文化建设[J];情报科学;2005年01期
5 侯景文,李星逸,邱晓东;结合案例谈MIS的开发建设[J];情报杂志;2001年09期
6 孙丽,梁战平;论知识资本与知识型企业的界定[J];情报杂志;2003年01期
7 郭梅;刘清亮;王艳梅;;基于横向监督激励模型的员工间心理契约关系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何宁,刘广珠;青岛市中小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益佳外贸集团所属中小外贸企业为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郑捷;王艳萍;;高等院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4期
10 崔杰;李前兵;谈春风;;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目标激励体系的研究[J];中国商人(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展;;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用的思考[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姜惠;;高校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靳娟;;北京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红亮;;组织文化与社会创新——对社会创新构成因素的思考[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汤丽娜;刘建斌;郑亚文;;基于矩阵式组织结构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模型研究[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丹林;;创建高信任组织与企业持续成长[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操小娟;;我国行政机构之间关系的发展前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黎明;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蕾;基于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程云行;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姚友胜;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赵志泉;国际企业联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芬;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立煌;怀化机务段机车质量改善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宇;S公司油压机电气系统安装调试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从学;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周永红;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刘迎五;论作为人力资本的企业家激励问题[D];湖南大学;2001年
7 高宏峰;新经济下的知识员工管理[D];暨南大学;2002年
8 王笑;H工厂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探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9 韦晓丽;CRM在S市移动运营公司大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史君胜;中国路桥集团公路一局经营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明刚;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团队激励[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1期
2 徐红林;论团队与团队激励[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4期
3 李彩丽;如何建立合理的报酬体系[J];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11期
4 宋润栓 ,李景元;谈团队激励运用与车间文化的形成[J];车间管理;2003年03期
5 高云;企业团队与团队精神浅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廖冰,杨秀苔,张文汉,张迅;团队激励模型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7 高群,倪浩;知识团队薪酬激励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11期
8 王观宇;营销团队中的团队精神建设之我见──中国人寿寿险代理人队伍中团队精神建设[J];上海保险;2000年06期
9 李金权,陈立群;团队精神与企业精神之我见[J];中国石化;2004年04期
10 杨家殟;团队营销[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方;;如何塑造理想团队[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2 华薇;;浅谈“团队激励”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姜同川;何建源;;“鲁迅公园现象”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郭周克;李志明;李庆寿;许凯;张和平;郭锐;;着力打造“九力”团队 乘势提升管理境界[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宋文林;;争取郭仁泰率部反正的经过及其意义[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7 何荣福;;省市级会议会务管理信息系统[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俞清;谢敦礼;;团队绩效的激励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9 王东文;;发扬团队精神 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宋健;王振海;彭铁;;团队安全在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启宁;携程旅行网推出“海外团队游标准”[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前进 王潇潇;华科大“点”团队引起关注[N];湖北日报;2010年
3 郑建龙 艾倩;资本平台、经营团队是做强做大的双重保障[N];中国航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婧;向朝勇:投资要依靠团队的智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翼青;支起虚拟团队的软肋[N];机电商报;2005年
6 赵悦;招商团队的品牌优势[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打造一流团队 争做行业先锋 努力推进城区管理工作创新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锋 通讯员 杜军;团队竞争力强势拉升高新区经济[N];郑州日报;2009年
9 杨艳;她和她的团队在科技前沿行走[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周海霞;自治区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在我州实施[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缨;多agent协作团队的学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董焕忠;类生产函数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孙宇翔;基于动态管理能力观的市场导向、创新决策与创新绩效之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秦吉波;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与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肖余春;现代企业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武乾;建筑企业危机管理团队沟通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尹全军;基于多Agent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建模与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李春苗;军队士气模型、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杨丽颖;关于企业团队精神的认知行为培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黄斌;团队利润分享和奖金激励机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戴骏;以团队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应用——PA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方案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俞明理;团队创业精神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永红;企业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芳;从隐喻视角看在华中资与美资企业员工团队概念差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史焕杰;《案例》:MZ高速公路[D];暨南大学;2002年
9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伟龙;株洲寿险团队品牌工程管理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340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340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