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杭州市应急管理的能力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2:10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实践,这些突发事件均具有突发性。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恰当处理,一方面不能有效保障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在现代信息社会,各类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极易被放大传播,也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地方政府作为国家基层管理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地方工作,第一时间获取事件信息,引导事件走向,为此,应提高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意识及应急管理能力,加强从预警机制到应急救援再到恢复建设等阶段的工作,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尽可能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因此,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以应急管理理论、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利用模糊分析法对杭州市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发现杭州市应急管理存在应急管理机制较为被动、信息传递不畅通、执行效率低下、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应急管理相关部门联动性差、应急系统缺乏信息技术支持、应急人员及物资投入不足、缺乏应急宣传教育及演练等。在此基础上探究杭州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主要从应急准备、预警监测、应急反应、恢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杭州市应急管理在应急准备、预警监测、应急反应方面的能力较强,但在恢复建设方面能力较弱的结果和杭州市应急管理能力的总体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对于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文】:

模糊集合,包含于


采用 A B表示,这种模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图3-3 来表示:图 3-3 模糊集合 A 包含于 B 的关系图Figure 3-3 Relation graph of fuzzy set A contained in B除了上述集合之间相等和包含的关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关系,即交集、并集,假定存在模糊集合 A 与 B,用 A∩ B表示两个模糊集合的交集,用 A∪ B表示两个模糊集合的并集,模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与普通集合存在相似特点。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提出的,其本质在于利用被评价对象相关的因素,分析各个因素与评价对象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按照等级划分,对不同因素相关指

执行图,应急系统


图 5-2 应急系统变更反馈执行图Figure 5-2 Execution diagram of the change and feedback in emergency system应急控制过程中关键的部分是要对其进行变更处理,即对目标进行制定和变启动变更响应程序,并激活反馈系统,对过程中的范围、成本、质量、进度等进行效控制,做好实时准备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有好坏两种结果。当预案变更之后有良好结果,那么级退出下级的应急管理主控系统,预案变更紧迫性降级。如果变更之后有恶化结那么上级进入下级的应急管理主控系统,预案变更紧迫性升级,上级进入之后进行时调整,对计划的及时更新与升级完善需要上级管理来完。,由于上级管理的参致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的控制,损害程度和范围都得到缩小。[17]应急反馈机制是突发事件消除后,常态管理可恢复的过程。例如无发现新病生,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专家意见组和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危机以及存在的隐患危消除,,响应程序结束的最终目标完成。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应客观、公正地对应急工17]黄海琳. 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J].管理观察,2016,19:77-78.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园园;徐志花;;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研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5年10期

2 樊博;于洁;;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信息协同机制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 郁鸿胜;;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协调管理体系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协调机制的启迪[J];中国建设信息;2015年15期

4 叶云凤;董晓梅;王声ng;张思恒;李洋;;国内外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研究进展[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5年01期

5 刘鹏程;徐鹏;孙梅;吕军;宁宁;苌凤水;吴梦安;张建华;郝模;;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关键问题确认[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年07期

6 施建华;林海江;孙梅;苏忠鑫;陈刚;张建华;周良;宁宁;郝模;;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年07期

7 郁鸿胜;;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J];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02期

8 陆娟;吴伟;;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分析[J];警察技术;2014年02期

9 黄传英;;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年06期

10 郝晓宁;刘建春;薄涛;吴敬;徐敏;张振忠;刘志;徐龙彪;;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现状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徐婷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协调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高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多核应急协同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石彪;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李华强;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小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地铁踩踏事件应急能力评价[D];暨南大学;2017年

2 崔秋荣;中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对比与能力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3 魏辉;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领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4 李俊英;基于风险的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D];中北大学;2016年

5 马涛;大数据背景下上海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防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伍毓锋;我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1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651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