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热管理与座舱热舒适性研究
【图文】:
究背景和现状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领域航空技术的快速更迭,新一代飞机来战场中的优势,必须装备大量先进电子设备。同时隐身的要求,对飞机机载设机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新一代飞机的机载电子设备不仅需要承担舱参数显示、飞行状态控制、飞行导航等传统的基本任务,还需要进行电子对抗电子战任务,因此机载电子设备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发热功率上都比之前大大增以及热流密度也远超过以前的飞机。例如作为第四代战斗机典型代表的美国 F-2,其设有两个电子设备舱,总设计热载荷达到了 55kW。同时,新一代战斗机对等方面的要求,制约了冲压空气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此外,复合材料蒙皮、高高度嵌入的飞行器系统将使得飞机散热更加困难,加剧了热管理方面的技术挑战寻新的热沉或新型的热沉获技术,从整机的角度对飞机热系统进行综合热管理就。了解决下一代战斗机的热管理需求,美国空军先后实施了“飞行器能量综ENT)计划、“综合推进、动力与热管理技术”等多项计划,并在 2016 年启动了、电力与控制”(NGT-PAC)的科研计划。
飞机热管理与座舱热舒适性研究作为冷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受到新一代飞机影身要求的限制量都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了飞机冲压空气的进气量降,是的飞机空降低。另外,在新一代飞机进行超音速巡航(以马赫数 Ma=1.2-1.6 ,其引入的冲压空气温度也会有所提高,从而大大降低冲压空气作为增加飞机的阻力代偿。为此,,俄罗斯曾采用发动机外涵道换热技术法虽然改善了空气热沉的制冷能力,但却增加了发动机外涵道的阻修。对于以往的机载制冷方法,环控系统、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热量交叉较少,各系统之间不能进行能量的流动,从而使得热量不战斗机设计研究中,为了能够满足新一代飞机隐身性、机动性、超面的高性能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热沉获取技术,将相关热系统进行合制冷,最终实现从飞机热管理的角度对飞机的热量进行分配与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睿;张兴娟;熊贤鹏;;涡轮结构参数对飞机环控系统的熵增影响分析[J];飞机设计;2015年06期
2 季益斌;庞丽萍;王浚;;现役民机客舱热舒适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3 彭治雨;石义雷;龚红明;李中华;罗义成;;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航空学报;2015年01期
4 许常悦;周涛;王从磊;;平面超声速引射器内部流动的大涡模拟[J];航空学报;2014年08期
5 赵明;孙建红;孙智;;隔板对双座座舱热舒适性的影响[J];江苏航空;2014年03期
6 张玲;王玲;吴桐;;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热舒适度预测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4年03期
7 韩海鹰;满广龙;曹剑峰;孟繁孔;;交会对接载人组合体热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2期
8 丁顺利;朱春玲;张泉;秦培华;黄志成;;环形散热器应用于液冷的数值研究[J];飞机设计;2014年01期
9 李登;尹亚兰;万福;周红波;;基于TEAMS的短波综合通信系统多信号建模与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11期
10 吕振远;张兴娟;;先进战斗机电子设备舱冷却系统优化方法研究[J];飞机设计;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忠华;旋翼绕流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及主动流动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冰月;基于FMECA和FTA的机载制冷系统故障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张彦龙;某型民用支线飞机座舱热舒适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黄箐;辐射冷顶板条件下室内热舒适及PMV指标适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胡训尧;航空发动机外涵空气换热器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孙超;机载蒸发循环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吴丹;飞行器座舱热舒适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金敏;歼击机蒸发制冷循环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祥云;涡轮全三维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2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67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