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4:08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对工程项目现场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保障施工人员在复杂任务环境下合理使用生产工具,达到一定生产绩效,避免人身伤害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要起来。在这种人-机-环境的系统情境下,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自安全标志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安全标志的研究意义、信息来源、设计因素、个体因素、情景因素、识别性和培训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安全标志理论模型,为全面评价安全标志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本文借鉴已往研究成果,以施工人员安全遵守行为的意愿作为衡量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的标准,综合多个信息-认知模型,划分出施工人员使用安全标志的认知行为阶段。运用定性、定量分析,对影响安全标志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整理,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测度。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运用超级决策软件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分,建立了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的科学评价。 研究成果主要有:1.划分出施工人员使用安全标志的4个认知行为阶段:注意阶段,识别阶段,判断阶段和行为阶段。阶段间具有递推性,不可向后跳跃也不能向前延伸,上一阶段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生和进行。这为进一步分析人-机-环境要素提供了便利。 2.构建出评价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一方面是从人因角度,对已往研究成果的筛选和整理,另一方面,通过汇总、分析指标相互间的依赖关系,确定指标权重,为安全标志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初步总结。其中1级指标有4个,分别为:注意阶段的显著性,识别阶段的可理解性,判断阶段的安全倾向性,行为阶段的易遵守性;2级指标有13个,分别为:设置位置,环境对比度,标志牌型号,图形标志,文字标志,排列方式,安全培训,安全交流,管理支持,安全预防,危险感知,任务压力,遵从成本。同时,将2级指标的测度归纳为3类:第1类是安全标志规范性指标,第2类是安全标志识别率指标,第3类是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环境指标。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7-2008)规定细则,以及安全标志识别率试验和安全环境调查评分表对其进行1-9标度的打分测量。 3.建立了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的评价模型。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运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出各个1级指标和2级指标的权重值并综合评分,具有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未来安全标志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引入了一个方法上的参考。此外,从结果上看,1级指标判断阶段的安全倾向性权重值(0.368)最高,2级指标权重值最高的三项为:遵从成本(0.180779),安全交流(0.152551),环境对比度(0.120806)。
【关键词】:人因工程 工程项目 安全标志 有效性 网络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目录12-14
- 第1章 绪论14-23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意义16
- 1.3 研究界定16-18
- 1.3.1 安全标志16-17
- 1.3.2 安全标志有效性17
- 1.3.3 研究范围17-18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20
- 1.5 技术路线和结构框架20-22
- 1.5.1 技术路线20
- 1.5.2 结构框架20-22
- 1.6 主要创新点22-23
- 第2章 文献回顾23-34
- 2.1 安全标志理论模型23-25
- 2.2 人因工程学理论综述25-30
- 2.2.1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25-26
- 2.2.2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26-27
- 2.2.3 新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趋势27-30
- 2.3 国内安全标志研究现状30-34
- 2.3.1 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30
- 2.3.2 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30-31
- 2.3.3 神经工业工程在安全标志研究中的应用31-32
- 2.3.4 基于人因的安全标志有效性研究32
- 2.3.5 评述32-34
- 第3章 指标体系34-52
- 3.1 安全标志认知行为阶段34-37
- 3.2 指标体系构建37-38
- 3.2.1 构建原则37-38
- 3.2.2 构建过程38
- 3.3 指标定义及测度38-52
- 3.3.1 指标定义38-49
- 3.3.2 指标测度49-52
- 第4章 评价模型52-60
- 4.1 权重确定方法52-56
- 4.2 权重值56-58
- 4.3 综合评分58-60
- 第5章 应用示例60-66
- 5.1 工程项目概况60-61
- 5.2 安全标志使用情况61-64
- 5.3 评价过程64-65
- 5.4 问题与建议65-66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66-69
- 6.1 主要结论66-67
- 6.2 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67-68
- 6.2.1 学术价值67
- 6.2.2 实践意义67-68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8
- 附录78-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学术论文91-92
- 致谢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林;汪波;殷红春;;建筑承包商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尹起浩;;一线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组合[J];化工管理;2006年05期
3 马庆国;王小毅;;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与神经管理学[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4 杨虹霞;;安全标志(标识)的重要性及规范性调查与分析[J];安全;2013年07期
5 邹传瑜;李潇洁;;我国安全标志现状[J];世界标准信息;2008年06期
6 沈荣芳;加强人类工效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J];人类工效学;1995年01期
7 周晓宏;马庆国;陈明亮;;神经管理学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7期
8 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年10期
9 胡yN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10 胡yN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6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