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背景和多视角认识
【文章目录】:
一、关于人性认识的历史发展和理论的提出
二、从多视角看人性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2. 心理学的观点
3. 经济学的观点
4. 管理学的观点
三、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梅;;浅析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背景和多视角认识[J];交通企业管理;2006年06期
2 李成彦;;论“学习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形成及内涵[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3 白雪苹;王黎明;;从“人性假设”到“以人为本”[J];新东方;2007年04期
4 闫晓萍;;人才资源的特点及其人性假设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王福先;;从人性假设理论看激励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玉洁;杜常贺;;“80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现象——基于人性假设的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5期
7 杨建华;现代人性理论与管理[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岳秀红;;关于“人性假设”与人本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9 王志军;段陆生;;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析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苏祥荣;;“可引导人”假设与和谐管理[J];企业经济;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2 容芷君;基于群体决策的协同设计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伞兴;静态图像压缩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刘勇;基于非定标图象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恒;3D及多视人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喆;面向模式表示与模式源的分类器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王喆;面向模式表示与模式源的分类器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华坚;多视角的银行关闭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魏凤;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王彤;俄、汉语时间范畴多视角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世鹏;多视角视频融合与表达的软件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庄传志;多视角判别聚类算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张庆久;近邻法与多视角学习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铁凝;2M维矢量正交变换核矩阵及在多视角视频编码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素敏;多个视角,多重反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厚裕;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续犯“左”倾错误原因的多维审视[D];湘潭大学;2005年
7 罗嘉航;多视角下的多边主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勇;基于图像的空间三维数据获取及建模[D];武汉大学;2004年
9 胡立立;透视“钻石”——电影片头视觉形态发展的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10 唐超;石化企业设备维护多视角管理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7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86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