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推行学分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且在经历了学年学分制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后,正在逐步迈进完全学分制。毋庸置疑,学分制在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方面有学年制无法取代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自主选课、自我安排课表和学习时间、专业班级淡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以系、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索并建立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成效,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学分制的实行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9世纪初,学分制发源于德国,发展定型于美国,它是生产力发展、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
1、学习时限的灵活性,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的体现。学分制以学历教育要求的年限作参考,但不固于年限的严格限制,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是高等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学分制的灵魂和精髓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容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有兴趣的课程修读,赋予了受教育者一定的选择权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一定特长的优秀人才。
3、课程考查的变通性,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体现。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可以重修重考,允许另选另考,既不降低考试标准,又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变通性,容许受教育者在适当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度与能力进行自我调整,有利于学生应社会才能的养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职能的体现。为使学生独立设计的学习方案达到优化、合理,建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案,及时处理其学习过程中的闲惑和问题,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优化。
二、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学生管理是指在高等学校通过固定的模式,采取可行措施,确保学生行为符合学校要求和社会规范,促进学生知识、品格、能力的全面发展。
1、学分制呼唤学生管理理念的改革。学分制以选课制为主要特征,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原有的学生管理失去了班级、固定教室等必要载体,使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换,人才培养模式也从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向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化发展。
2、现行学生管理运行机制不适应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并强调学生个性差异,准许学生在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修业年限等方面有自主权,淡化了原有的年级和班级概念,从而使现有管理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下降。
3、学生评价体系和奖惩手段必须与学分制配套。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和年级界限,笔耕论文新浪博客,使得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失去了可比性,以班级和年级为学生评价的基础单位失去了可操作性,从而导致现行学生测评奖惩体系丧失激励的积极作用。
本文由整理发布,请勿转载!
本文编号:5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