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利益博弈视角下中央政策执行的损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0:19

  本文关键词:利益博弈视角下中央政策执行的损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政策执行 利益博弈 政策损耗 治理


【摘要】:在任何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的时代,任何一个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都会成为一种利益,从而滋生出一群分享这种利益的群体,并围绕利益进行博弈。改革开放以来的放权让利运动使得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采用“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阴奉阳违、弄虚作假”、“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踢皮球”、“搞土政策”、“黄花菜都凉了”、“偷梁换柱”等方式不严格执行中央政策,导致政策损耗,无法实现公共政策的预期收益。通过对地方政府博弈地位的获得,央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央政策的弹性和央地利益的分化的分析,分别构建了“单个地方政府”下和“多个地方政府”下的央地博弈模型。在“单个地方政府”博弈模型下,以官吏分离为切入点,认为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行为是由地方政策执行人员而非地方官员决定。在“多个地方政府”博弈模型下,以地方政府关系为变量,区别了合作情境下和竞争情境下两种情况。通过博弈模型的构建,得出地方政府是否严格执行中央政策取决于政策执行人员的预期收益、中央政府的监督力度、中央政府的惩罚力度、政策执行成本等因素。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等概念,通过图形的方式直观的展示了央地之间的政策执行博弈确实会导致公共政策的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即政策损耗的形成。接着,从利益、制度、环境和政策本身等方面分析了政策损耗形成的原因。认为科层制的人格化、央地利益的分化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政策损耗形成的决定因素;政策本身的不合理、不明晰和不稳定是政策损耗形成的内在因素;政府间权力配置不明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认知障碍是政策损耗形成的社会因素;政策执行人员考核和监督制度的缺位、政策执行的条块体制以及决策与执行分离的制度设计是政策损耗形成的体制因素;政策执行配套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奖惩机制的缺失导致的博弈畸形是政策损耗形成的博弈因素。最后,根据政策损耗形成的原因以及央地博弈的影响因素,提出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和合理平衡“强化中央权威”和“鼓励地方创新”的战略思考,提出通过尊重地方的合理利益诉求,建立政策征询制度;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社会沟通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方式追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改革政策执行体制;保障合理利益,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配套机制等追求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度;完善政策执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行政人的道德能力;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划化、法律化;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从而实现政策损耗的治理,顺利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政策执行 利益博弈 政策损耗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导论14-21
  • 1.1 研究背景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文献综述15-18
  • 1.3.1 利益博弈视角下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综述15-16
  • 1.3.2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央地博弈研究综述16-17
  • 1.3.3 政策执行失灵的研究综述17-18
  • 1.3.4 政策损耗的研究综述18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方法19
  • 1.5 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28
  • 2.1 相关概念界定21-25
  • 2.1.1 公共政策21
  • 2.1.2 公共政策执行失灵21-22
  • 2.1.3 政府利益22-24
  • 2.1.4 博弈24
  • 2.1.5 政策损耗24-25
  • 2.2 理论基础25-28
  • 2.2.1 博弈理论25-26
  • 2.2.2 委托—代理理论26-27
  • 2.2.3 公共选择理论27-28
  • 第三章 利益博弈: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损耗研究的新视角28-34
  • 3.1 博弈条件的满足28-29
  • 3.1.1 基本条件:博弈地位的获得28-29
  • 3.1.2 现实基础:信息不对称29
  • 3.1.3 博弈空间:政策的弹性29
  • 3.2 博弈的动机:利益分化29-31
  • 3.2.1 中央政府的政策偏好30
  • 3.2.2“官吏分离”下地方政府政策偏好30-31
  • 3.3 政策执行博弈的要素31-32
  • 3.4 博弈的假设32-34
  • 3.4.1 政策执行人员是有限理性的32
  • 3.4.2 中央政策是强制性的32-34
  • 第四章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损耗分析:利益博弈视角34-44
  • 4.1 政策损耗的博弈分析:“单个地方政府”34-36
  • 4.1.1 利益人格化:行政执行人员的利益考量34-35
  • 4.1.2 利益组织化:中央政府的利益考量35-36
  • 4.2 政策损耗的博弈分析:“多个地方政府”36-39
  • 4.2.1 地方政府合作情境下政策损耗的博弈分析37
  • 4.2.2 地方政府竞争情境下政策损耗的博弈分析37-39
  • 4.3 政策损耗的形成39-40
  • 4.4 政策损耗形成中地方政府的博弈策略40-42
  • 4.4.1 折衷执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40
  • 4.4.2 虚假执行:“阳奉阴违,弄虚作假”40-41
  • 4.4.3 抵触执行:“软拖硬抗,拒不执行”41
  • 4.4.4 推诿执行:“踢皮球”41
  • 4.4.5 附加执行:“搞土政策”41-42
  • 4.4.6 政策迟滞:“黄花菜都凉了”42
  • 4.4.7 替代执行:“偷梁换柱”42
  • 4.5 政策损耗的扩散危害42-44
  • 4.5.1 公共权威缺失42-43
  • 4.5.2 损害政府形象43
  • 4.5.3 诱发寻租和腐败43
  • 4.5.4 浪费公共资源43-44
  • 第五章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损耗形成的根源探析44-52
  • 5.1 政策损耗的决定因素:利益障碍44-45
  • 5.1.1 科层制的人格化:执行人员的利益诉求44
  • 5.1.2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化44-45
  • 5.1.3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45
  • 5.2 政策损耗的内在因素:政策障碍45-47
  • 5.2.1 中央政策本身的不合理45-46
  • 5.2.2 中央政策本身的不明晰46
  • 5.2.3 中央政策本身的不稳定46-47
  • 5.3 政策损耗的社会因素:环境障碍47-48
  • 5.3.1 权力配置不明确47
  • 5.3.2 地方政府的政策认知障碍47-48
  • 5.4 政策损耗的体制因素:制度漏洞48-50
  • 5.4.1 行政执行人员的考核缺位48
  • 5.4.2 行政执行人员的监督缺位48-49
  • 5.4.3 执行体制的条块结构49-50
  • 5.4.4 决策与执行的分离50
  • 5.5 政策损耗的博弈因素:博弈畸形50-52
  • 5.5.1 政策执行配套机制缺失50
  • 5.5.2 利益补偿机制缺失50
  • 5.5.3 奖惩机制缺失50-52
  • 第六章 治理政策损耗的对策与建议52-61
  • 6.1 治理政策损耗的战略思考52-53
  • 6.1.1 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52
  • 6.1.2 注重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协调性、稳定性和明晰性52-53
  • 6.1.3 合理平衡“强化中央权威”与“鼓励地方创新”53
  • 6.1.4 树立重复博弈思维53
  • 6.2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53-56
  • 6.2.1 尊重地方的合理利益诉求,,建立政策征询制度54-55
  • 6.2.2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社会沟通制度55
  • 6.2.3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55
  • 6.2.4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55-56
  • 6.3 强调政策执行的有效性56-57
  • 6.3.1 改革政策执行体制56-57
  • 6.3.2 保障合理利益,建立利益补偿机制57
  • 6.3.3 建立政策执行的配套机制57
  • 6.4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57-61
  • 6.4.1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度57-58
  • 6.4.2 完善政策执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58-59
  • 6.4.3 加强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行政人的道德能力59
  • 6.4.4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划化、法律化59
  • 6.4.5 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水才;关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11期

2 本刊评论员;;加强督查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J];中国监察;2009年10期

3 ;中央政策[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8期

4 ;要论摘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4年04期

5 朱广忠;认知中央政策 确保有效执行[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3期

6 东耳;余音[J];w

本文编号:1015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15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