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必要条件,是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公民参与度的的重要制度。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工作体系和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不仅作为一项工具手段被人们普遍使用,它更作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影响着政府治理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政府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但在信息时代的观念转变上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是保障公民权、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互联网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促进作用,以此证明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是可能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其次,本文在梳理我国信息公开的历史和制度现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第一个调查是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的研究,重点观察其中反映出来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应用;第二个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0个代表城市,针对这些城市的住房和城乡规划部门门户网站的调查,对其网站建设的质量进行观测和评估。通过这两个调查,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在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基础上,开创了“两微一端”的新模式,同时申请公开的方式更加便捷,法律救济渠道更加通畅,信息质量以及对公众的回应性也有大幅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的实施情况不够理想,加上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流程不够科学和规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状况不够理想等问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进一步运用互联网,积极回应公众需要,合理化、科学化信息公开的流程与制度设计,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打造和善用新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过程中还应完善监督保障机制,警惕数字鸿沟和信息安全问题等。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理论和实证结合的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有较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绪论11-20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研究背景11-12
- 2、研究意义12-13
- (二) 基本概念13
- 1、政府信息13
- 2、政府信息公开13
- (三) 研究综述13-18
- 1、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13-16
- 2、对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发展的研究16-17
- 3、对互联网时代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17-18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20
- 1、研究内容18-19
- 2、研究方法19-20
- 二、互联网时代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20-29
- (一) 政府信息公开更加民主化20-23
- 1、人民主权与用户思维20-21
- 2、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知情权的实现21-22
- 3、服务型政府与互联网时代下的服务理念22-23
- (二)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公众参与度提升23-24
- 1、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23
- 2、参与式治理23-24
- 3、互联网下公众参与度的提升24
- (三) 信息垄断的缓解24-26
- 1、政府信息不对称25-26
- 2、开放的互联网与政府透明化26
- (四) 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入发展26-29
- 1、政府信息资源共享26-27
- 2、大数据与云计算27-29
- 三、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29-40
- (一) 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及制度现状29-30
- (二) 年报研究:基于对136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梳理30-35
- 1、研究对象30
- 2、研究结论30-35
- (三) 网站研究:基于对20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的调查35-40
- 1、确定调查对象35-36
- 2、制定指标36-37
- 3、展开调查37-38
- 4、调查结果38-40
- 四、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评估40-49
- (一) 取得的成效40-42
- 1、完善了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的信息公开渠道40
- 2、开创了“两微一端”的新模式40-41
- 3、互联网技术下回应性显著提高41
- 4、互联网平台下申请更加便捷41
- 5、互联网监督下救济渠道更畅通41-42
- (二) 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42-48
- 1、《条例》及相关政府文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42-43
- 2、《条例》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43-44
- 3、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不完善44-45
- 4、依申请公开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45-46
- 5、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46-48
- (三) 不足产生的影响48-49
- 1、影响政府治理有效性48
- 2、提高政府治理成本48-49
- 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建议:互联网时代下的再思考49-57
- (一) 转变观念,善用用户思维满足公众需要49-50
- 1、强化主动公开的意识49-50
- 2、回应社会关切、扩大公众参与50
- 3、整合信息,细分对象50
- (二)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50-52
- 1、《条例》升格50-51
- 2、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51
- 3、统一标准、明确范围51-52
- 4、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52
- (三) 纵深挖掘,提高信息质量52-54
- 1、重点关注民生问题52-53
- 2、加强政策解读53
- 3、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挖掘政府信息大数据潜能53-54
- (四) 创新方式,开发利用新型开放平台54-55
- 1、善用社交媒体54
- 2、推动移动电子政务时代下政务APP的发展54-55
- 3、创新与企业合作方式55
- (五) 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55
- (六) 警惕数字鸿沟,致力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55-56
- (七) 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56-57
- 六、结语57-58
- 附录1 22个国务院组成部门门户网站网址58-59
- 附录2 国务院22个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数据统计表59-66
- 附录3 20个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网站网址66-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奎;周亮;张少彤;汪敏;;“互联网+”战略下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新要求与新趋势[J];电子政务;2016年02期
2 崔传桢;;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改进服务与监管——本刊专访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J];信息安全研究;2016年02期
3 费军;王露;;地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专项评估研究[J];电子政务;2015年12期
4 郑磊;高丰;;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5年07期
5 孟庆国;李晓方;;变革与转型:“互联网+”地方政府治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06期
6 于浩;;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管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3期
7 王名;蔡志鸿;王春婷;;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12期
8 刘叶婷;;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的政府治理创新[J];领导科学;2014年24期
9 余凌云;;政府信息公开的若干问题 基于315起案件的分析[J];中外法学;2014年04期
10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友刚;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斌;当代互联网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海波;广州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实施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3 李晓明;法治国家的行政公开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75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7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