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已成为政府发布权威信息的新工具,各级政府部门利用微博问政于民,听取民众心声,回应民众需求。由于微博具有低门槛的特征,公民在微博平台上可以实现与政府的直接对话,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监督政府工作、保障自身的话语权。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政务微博能够及时发声,发布相关信息,引导社会舆论,阻止网络谣言的蔓延和扩散。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介,政务微博在政务信息公开、社会治理创新、公共舆论引导和政府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变着政府的管理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和健全的长效机制,与其他热门微博相比,政务微博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政务微博在影响力提升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政务微博的长远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对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基本理论,对政务微博影响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政府营销理论、使用和满足理论。第三部分是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对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是评价体系和个案研究,建立了政务微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高速警察”为研究样本,从活跃度、传播力、互动力和亲和力四个方面对其影响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是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和原因探讨。第六部分是提出对策,针对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培养政府官员的新媒体素养,规范政务微博的内容建设、健全政务微博的长效机制、强化政务微博的营销推广、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等,以促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务微博 影响力 互动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9-10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12-13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
- 1.3.1 研究的思路13
- 1.3.2 研究的方法13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13-15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1.4.2 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基本理论15-21
- 2.1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相关概念15-17
- 2.1.1 政务微博15-17
- 2.1.2 影响力17
- 2.2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理论基础17-21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17-18
- 2.2.2 治理理论18-19
- 2.2.3 政府营销理论19-20
- 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20-21
- 第3章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21-27
- 3.1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21-25
- 3.1.1 政务微博的发展历程21-22
- 3.1.2 政务微博的数量增长情况22-23
- 3.1.3 政务微博的分布情况23-25
- 3.2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25-27
- 3.2.1 政务微博的运营管理日趋规范25-26
- 3.2.2 政务微博的集群化效应日益凸显26
- 3.2.3 政务微博的服务更加智能化26-27
- 第4章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与个案研究27-34
- 4.1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评价体系27-28
- 4.2 政务微博影响力的个案研究——以“湖南高速警察”为例28-34
- 4.2.1“湖南高速警察”的发展概况28-29
- 4.2.2“湖南高速警察”影响力指标分析29-34
- 第5章 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及原因分析34-40
- 5.1 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34-36
- 5.1.1 “空壳微博”大量存在34
- 5.1.2 政务微博传播能力有限34-35
- 5.1.3 政务微博互动交流不足35-36
- 5.1.4 政务微博亲和力有待提高36
- 5.2 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困境的原因分析36-40
- 5.2.1 传播主体:政府官员媒介素养不高36-37
- 5.2.2 传播内容:政务微博内容有待规范37-38
- 5.2.3 传播渠道:微博平台自身的局限38-39
- 5.2.4 传播受众:公众的政治参与不足39-40
- 第6章 政务微博影响力提升的对策建议40-45
- 6.1 培养政府官员的新媒体素养40
- 6.2 规范政务微博的内容建设40-41
- 6.3 健全政务微博的长效机制41-42
- 6.4 强化政务微博的营销推广42-43
- 6.5 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碧;;网络谣言诱发骚乱[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2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3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桂海论丛;2011年06期
4 陈英凤;;用“自律”和“法律”破解网络谣言[J];信息化建设;2011年12期
5 陈英凤;;铲除网络谣言需要自律和他律[J];四川统一战线;2012年05期
6 ;“军车进京”“皮革奶”原来都是谣言——近年在社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案例[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2年05期
7 陈英凤;;破解网络谣言要“自律”更要“他律”[J];中国工运;2012年05期
8 严健;;新加坡铁腕管控网络谣言[J];理论导报;2012年05期
9 白峰;;让抵制网络谣言成为一种自觉[J];中国监察;2012年09期
10 刘金祥;;制止网络谣言[J];党政论坛;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铭;杨波;王喜严;刘宗元;;陕西省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的建构研究[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2 王佳宁;;不同类型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增友;网络谣言止于“治”者[N];辽宁日报;2011年
2 许敏;学会自觉抵制网络谣言[N];江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余飞 本报实习生 马月红;社会焦虑情感宣泄成网络谣言多发诱因[N];法制日报;2011年
4 ;重拳出击,粉碎网络谣言[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朱根明;各尽其责让网络谣言无处“飞”[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袁浩;不做网络谣言的“二传手”[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网络谣言风起,法律亮剑难在哪里[N];法制日报;2012年
8 北京学者 吴祚来;如何判定网络谣言的危害大小[N];东方早报;2011年
9 张同贵;提高识别能力 抵制网络谣言[N];承德日报;2012年
10 毕宏音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把握网络谣言特征 遏制其危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云峰;网络谣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伟英;商业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崔恩慧;网络谣言的扩散与消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晶;网络谣言之政府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何云娜;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控[D];湘潭大学;2013年
9 丁海燕;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王植;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8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7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