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3:31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政府间关系 大气污染 合作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以政府间合作的方式来处理跨行政区的公共问题成为共识,京津冀地区的跨界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居民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影响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进程。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依赖于实行可行的政府间合作模式,环境污染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不能以短视、权宜性的治理模式予以回应,而应从长效、可行且可持续的合作机制来重新审视该问题。在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集体行动中,利益的协调和补偿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选取了利益收益视角作为分析路径。本文拟从区域治理、政府间合作及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较为典型的跨界治理案例,构建起可行的合作治理机制。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文献综述引出研究框架,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则致力于从宏观整体上理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困境成因的梳理递推出未来治理的方向,政府间合作治理的相关引荐为治理提供参考经验,具体建议等部分。
【关键词】:京津冀 政府间关系 大气污染 合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提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1.1 问题的提出8-9
  • 1.1.2 研究背景9
  • 1.1.3 研究意义9-10
  • 1.2 核心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10-11
  • 1.2.1 京津冀10
  • 1.2.2 政府间关系10-11
  • 1.3 相关研究综述11-16
  • 1.3.1 国内外关于政府间关系问题研究11-12
  • 1.3.2 国内外关于区域治理问题研究12-15
  • 1.3.3 简要评价15-16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本文特色及研究展望18-19
  • 1.5.1 本文特色18
  • 1.5.2 研究展望18-19
  • 2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必要性分析19-30
  • 2.1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理论依据19-22
  • 2.1.1 政府间合作理论19-21
  • 2.1.2 区域治理理论21-22
  • 2.1.3 协同治理理论22
  • 2.2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现实依据22-30
  • 2.2.1 从利益收益视角分析京津冀政府间合作问题24-28
  • 2.2.2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迫切需求28-30
  • 3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实践进展30-34
  • 3.1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现状30-31
  • 3.2 现阶段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成效甚微的原因分析31-34
  • 3.2.1 历史因素31-32
  • 3.2.2 利益因素32
  • 3.2.3 体制因素32-34
  • 4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的国外经验34-40
  • 4.1 美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合作模式——以加州为例34-35
  • 4.2 英国对水污染治理的政府间合作模式35-37
  • 4.3 国外政府间合作治理模式的启示37-40
  • 4.3.1 明确政府间合作理念37-38
  • 4.3.2 搭建产业规划互动平台38
  • 4.3.3 健全政府间合作法律法规38-40
  • 5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具体建议40-44
  • 5.1 搭建政府间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40
  • 5.2 构建政府间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40-41
  • 5.3 提升政府间合作组织机构的权威性41-43
  • 5.4 拓宽政府间合作的治污监督渠道43-44
  • 研究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障碍与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2年15期

2 刘舒怀;;地方政府间合作方式的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3 蔡岚;;以政策过程的视角求解政府间合作困境[J];岭南学刊;2010年06期

4 魏向前;;新时期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5 黎昌珍;叶大凤;张银;;基于政策过程视角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传承;2012年22期

6 李辉;;区域一体化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预期与挑战——以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1期

7 何杰;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度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3期

8 麻宝斌;李辉;;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策略及其实现[J];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09期

9 汪建昌;;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合作基础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胡艳;;区域政府间合作协议之法律效力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龙朝双;王小增;;对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动力机制的一点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辉;钱花花;;广佛同城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渊;;行政协议——中国特色的政府间合作机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5 罗霞;;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地方政府间合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治国;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N];检察日报;2014年

2 记者 兰金山;中日政府间合作西藏利民 工程项目签字仪式举行[N];西藏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子阳;孟建柱与白俄罗斯副总理主持召开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N];法制日报;2014年

4 马斌;公共服务中的政府间合作[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朱宇 通讯员 张爱国;“宁波周”签订4个政府间合作协议[N];宁波日报;2010年

6 钮钦;谋划“企业带头,政府支持”合作新模式[N];中国民航报;2014年

7 王华;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N];中国特产报;2004年

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冯玉军;中乌关系驶上快行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记者 刘云非;李鹏会见奇卢巴总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傅立钢 实习生 肖文郁;丹麦将与中国不断拓展政府间合作[N];中国贸易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丽;中国雾霾治理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2 黄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政府间合作治理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小新;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府间合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王姣;治理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丽君;西部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利益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莹;灾后重建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梁文富;区域协调发展中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任宇波;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间合作机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曾辽广;穗莞城市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胡艳;区域政府间合作协议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1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111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