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视野下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启示——以组屋“族群比例”政策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民族学视野下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启示——以组屋“族群比例”政策为中心
【摘要】: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围绕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主题,甩掉百年被殖民的历史遗产与独立建国的现实困境,立足国情,从政治角度促进族际整合,以组屋为平台,以"族群比例"为手段,利用转换空间位置弱化族群集体差异,强化个体差异,培育公民意识,智慧地将多民族国家治理中棘手的种族矛盾、族际冲突化解,成功地打造了国家认同,柔性地实现了民族国家建构的宏大目标。作为塑造国家认同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新加坡经验",它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这对于我国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基金】:我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ZDA075)
【分类号】:D633
【正文快照】: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种族多达二千多个”[1]8,有“民族博物馆”之称。截至2010年,公民和永久居民共有378.93万,其中华人占74.1%,马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3.3%。[2]新加坡多民族国家关系形成与其被英国殖民、日本占领、被迫独立的历史关系密切。自181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乐进;新加坡面临十大困境与挑战[J];东南亚纵横;2000年08期
2 高原;新加坡优美环境从哪里来[J];当代世界;2000年10期
3 周家高;新加坡,不塞车的国家[J];当代世界;2000年12期
4 孙心一;新加坡纪行[J];中州统战;2000年09期
5 吕中山;新加坡散记[J];企业文化;2000年01期
6 ;新加坡那一天艺术沉默了[J];东南亚纵横;2001年04期
7 张敏;新加坡“三大怪”[J];东南亚纵横;2001年06期
8 孙杰夫;新加坡的道德建设[J];当代世界;2001年11期
9 吕元礼;新加坡的理念:高薪养贤,厚禄养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04期
10 黎曦;新加坡用梦想酿造多元文化[J];中国民族;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俊;林晓英;夏绚绚;;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5 孟书明;;爱国——增强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从中外比较中看增强公民爱国意识的普遍性[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7 刘思博;;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8 龙朝阳;邓依伊;鲍维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的实施利弊浅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9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王琳;;新加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验借鉴[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10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漫谈新加坡的城市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王;新加坡旅游局展开春节促销活动[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新加坡中小企业考察报告(上)[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杨新鹏 朱昌都;新加坡检讨经济发展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郭为中;新加坡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翁东辉;新加坡自由贸易呈现亮点[N];经济日报;2003年
7 何沙洲;新加坡欲占中国旅游市场风光[N];经理日报;2004年
8 慧敏;业界人士质颖新加坡100%拥房率政策[N];建筑时报;2004年
9 ;新加坡:这样解决缺水难题[N];人民长江报;2005年
10 曾娅;新加坡:五绘蓝图创造信息化奇迹[N];人民邮电;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卿;一党独大政党体制与有限政治竞争新加坡政治模式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广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耿晓燕;论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孟京;新加坡城市规划中公民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 梁丽娜;新加坡英语地位和功能的嬗变及其国家认同建构[D];广西大学;2015年
6 徐守杰;论新加坡实用主义外交[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梅雪;新加坡与中国反腐机制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王涛;新加坡行政体制的特征:合理性及其面临的挑战[D];山西大学;2005年
9 蒋俊化;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邝浚皓;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8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21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