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论“族际通婚作为民族关系衡量指标”范式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8-02-03 23:01

  本文关键词: 族际通婚 民族关系 研究范式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下中国民族关系的研究中,把族际通婚作为民族关系衡量指标之一已成为常用范式,个别基层政府把促进族际通婚当作助推当地民族和谐的手段,甚至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民族通婚。这些做法,在学理上是需要认真商榷、谨慎处理的。族际通婚可否用来说明民族关系的状况,要考虑不同区域条件下的族际交往的客观情况,也要考量现实婚姻的持续机制,同时还涉及个体权利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张力。把族际通婚比例作为检验民族关系重要指标的做法未免僵化,且缺少逻辑论证的合理性。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 inter-ethnic marriage as a measure of ethnic relatio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paradigm, individual grass-roots governments to promote inter-ethnic marriage as a means to promote local ethnic harmony. Even the introduction of incentive policies to encourage ethnic intermarriage. These practices need to be seriously discussed, carefully handled. Can ethnic intermarriage be used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 of ethnic rel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under different region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continuing mechanism of realistic marriage. At the same time, it involves the tension between individual rights and public policy. It is rather rigid to regard the proportion of intermarriage among ethnic groups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it lacks the rationality of logical argumentation.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C95-0
【正文快照】: 将族际通婚情况与民族关系性状作正相关联系的研究,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学术期刊和民族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们的调查报告和学位论文中,用通婚情况分析民族关系几乎成了国内民族关系研究的通用范式,族际通婚情况已然成为衡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基于大量的案例和实地调查笔者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88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488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