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时个体行为反应模式与影响因素——以芦山地震为例
本文选题:地震灾害 切入点:灾时行为反应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研究地震发生时个体的行为反应特征和分类模式,并阐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有逃跑、躲避、寻求信息、木鸡、利他行为、保护财产和未反应等类型,地震后半小时的行为反应依次为联系家人行为、信息交流行为、采取措施、疏散、寻求归属和未反应。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根据可控制程度和激发程度分为四大模式,影响行为反应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感知震动强度、感知风险、从众心理、地震经历、反应能力等。建议政府管理者针对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锁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通过加强灾前教育和演练、完善灾时救援和风险沟通方案,引导公众采取更科学有效的行为反应来降低地震造成的伤害。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models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t the time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are studi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expla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time behavior of the disaster was escape, escape, seeking information, wooden chicken, altruistic behavior,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unreaction, and the behavior reaction half an hour after the earthquake was the behavior of connecting with the family.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ake measures, evacuate, seek ownership and no response.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ntrol and the degree of excitation, the behavior response of the first time disast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odel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behavioral response mode include the intensity of perceived vibration, perceived risk, herd psychology, earthquake experience, response ability and so on.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 managers should focus on different behavioral response patterns and focus on the population and improve disaster rescue and risk communication programs through strengthening pre-disaster education and drills.Lead the public to adopt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ehavioral response to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714021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7YJC630056)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XJQ00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2017年度项目资助(SR17A02)
【分类号】:D6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宗超;;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政府初期响应[J];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05期
2 苗崇刚;侯建盛;;建立我国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2期
3 周维俊;;地震灾害中医院志愿者的管理[J];家庭护士;2008年20期
4 杨仕升,苏毅之,秦荣;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超;;地震灾害致因的民俗学解释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曹莉蕊;;地震灾害中个人求生产品的需求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1期
7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J];楚雄政报;2008年04期
8 武榕;;人人分担任务防止恐慌——日本安倍北夫教授有关地震灾害心理学问题答记者问[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4期
9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J];云南政报;2008年12期
10 ;我们在一起[J];红领巾(中高年级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品;;论社会工作者在地震灾害后的心理疏导[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邓元智;;科学规划与灾后重建[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降低地震灾害损失[N];绵阳日报;2014年
2 苟保平;省委省政府通报我省地震灾害情况[N];甘肃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任郭英 李军;陕西煤化积极应对地震灾害[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心文;对我国四川遭受地震灾害表示慰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王淑贤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非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更须提高应急规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齐心同力,我们一起战胜地震灾害[N];甘肃日报;2013年
7 周浩;应对地震灾害的日本法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郑红深邋李娜;法国专家称赞中国政府救援迅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陈炎雄;切实提高应对地震灾害水平[N];汕尾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白德斌 吕宝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重要指示 全力以赴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N];甘肃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冉娜·迪力夏提;中日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于丽丽;政府职能视域下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3 于玲;基于差距理论构建的一个危机反应模式——以美国9.11危机反应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0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