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回应问题探析
本文选题:政府回应 切入点:公共服务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公共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有效供给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服务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这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回应的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回应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过程中积极反映民众诉求的过程。 政府回应的有效实现对于公共服务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由于政府回应强调和民众间经常性的互动,可以在花费较少公众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民众的偏好,进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第二,政府回应兼顾弱势群体的需要,反映了未被利益整合的民众诉求,从而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第三,政府回应既强调公民参与、共同协商,又强调了政府行为以公民为顾客的导向,从而加强了公共服务的民主意识。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回应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回应理念的缺失,很多公共行政官员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应当回应民众的需要。第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自利,有些政府的工作人员尽管意识到了自己应当回应民众,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选择了不回应。第三,民众诉求充分表达的困难,一部分民众由于没有建立起现代的公民意识而不想表达,一部分民众由于表达成本过高而难以表达,这使得政府无法回应。第四,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惯性,由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就是政府的回应能力,传统模式限制了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使得政府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需要。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回应,我们首先应当树立回应理念:以依法行政的意识为基础,以直接回应民意的意识为核心,以群众路线意识为保障。其次要完善与回应民众相关的激励机制,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愿意回应、喜欢回应。再次,要通过推行信息公开,完善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降低公众利益的表达成本。最后,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
[Abstract]:Public servi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its effective supply relates to everyone's work and life.However, in real life,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services often occurs, which reflect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The government respons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reflects the demands of the public in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or products.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government respon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Firs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emphasizes the regular interaction with the public, it can satisfy the preferences of the public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with less public resources.Second, the government 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reflects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who have not been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ests, thus improving the fairness of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Third,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emphasizes citizen participation, consultation, and citizen orientation, thus strengthening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public service.After decades of effor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ponse to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First, in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ideas, many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do not realize that they should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econd, the self-interest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some government workers, although they realize that they should respond to the public, but out of their own interests, chose not to respond.Third, the difficulty of full expression of public demands, some people do not want to expres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modern civic awareness, some people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of expression and difficult to express, which makes the government unable to respond.Fourthly, the inertia of the traditional public service supply mode, because in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the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pacity is also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ability, the traditional mode has restricted the government's effective supply to the public service.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spond effectively to the needs of the peopl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we should first set up the idea of response: based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tak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directly responding to the public opinion as the core, and tak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 line as the guarantee.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related to the response of the public, so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are willing to respond and like to respond.Third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o reduce the expression cost of public interest.Finally, we should innovate the mode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2 王金水;;公民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1期
3 闫章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机理研究[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4 王达梅;;社会组织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可忽视的力量[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2期
5 李和中;钱道赓;;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海峰;赵晓呼;;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7 岳世平;;国外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及其启示[J];行政与法;2009年02期
8 赵营营;唐艳玲;;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变迁及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扎洛;西藏农区村级组织及其公共服务供给(Ⅰ)[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5年01期
10 扎洛;西藏农区村级组织及其公共服务供给(Ⅲ)[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青;;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制度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史姚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自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观察:公平问题及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志阳;孙琼如;;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艳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性与解决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郑晓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韩小威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统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龚昌俊 实习生 张俊 通讯员 汤斌斌;加大保障力度 增加服务供给[N];三峡日报;2013年
4 黄振威;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新动向[N];学习时报;2014年
5 孝义市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中心 尹彩霞;浅议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改革[N];吕梁日报;2011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课题组成员 湖南商学院教师 刘兴云;走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林家彬;改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十二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王和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N];海南日报;2006年
9 汕头市法制局 孙良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N];汕头日报;2010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胡卫;保障特大型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闫越;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瞿志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间关系[D];浙江大学;2012年
3 郑晓燕;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卿二连;公共服务供给的公私合作模式建构[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陶丽;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柯璋;我国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问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栾红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县级政府责任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杨一丹;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6 郑文阳;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运韬;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佳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维;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洪燕;基层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9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0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