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信访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甘肃 + 制度运行 ; 参考:《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信访制度应定位为“宪政体制下的辅助政治制度”,强化信访中的纠纷调解和权力救济职能,弱化权力监督职能,整合简化机构,落实职责权力,转变民意上达为民意表达的途径,疏通信访渠道,不再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让人大信访只负责起草相关信访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不再接访、不去干预司法独立。本文从甘肃省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历程谈起,依托近5年的数据分析和珍贵的信访案例卷宗,对甘肃信访制度运行有了较为客观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认为信访这一有着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首章通过现阶段学术界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研究、评价和所持的立场及观点做了整理和分类,归纳总结出了废除派、强化派、取代派各自观点。第二章,对甘肃省信访制度如何运行做了详细的论述,以数据为核心,对甘肃信访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找出了较为特色的工作模式。第三章,依靠信访案例卷宗中较为典型的案例作为主要叙述点,对甘肃信访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和开始显现出来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介绍。第四章,结合国内外相关制度中较为优秀的做法和经验,对甘肃省信访制度改革发展提供参考点。本文的重点是对甘肃信访制度存运行过程中所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以信访部门和上访者(群体)两个对立视角互为立场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通过对甘肃省信访制度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参考点,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制度,尝试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Abstract]:The system of petition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auxiliary political system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dispute mediation and power relief, weaken the function of power supervision, integrate and simplify the organization, and carry out the duty power. To change the way of public opinion to express public opinion, to dredge the channels of petition and visit, not to accept the cases involving law, petition and petition, and to let people be responsible only for draf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not accepting visits, and not interfering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relying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precious case file of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has a relatively object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Chin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reasonable and in line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first chapter through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letters and visits in our country, evaluation and stand and views have been sorted out and classified, summed up the abolitionist school, strengthen the school, replace the respective views of the school.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how to operate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Taking data as the core, the author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Gansu's petition and visits, and finds out the more characteristic working mode. The third chapter, relying on the more typical cases in the case file as the main narrative point, the development of Gansu letters and visi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problems began to appear one by one ma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he fourth chapter provides reference point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by combining the excellen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relevant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classify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and to discuss the two opposing perspectives of the petition department and the petitioners (groups). Based on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related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布小林;谈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理论前沿;2005年09期
2 刘丽;陈邕凌;;走出信访制度的困境[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别红暄;李优坤;;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逻辑起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4 田文利;李海波;;现代信访制度之双向重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耿瑞珍;;试析我国信访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王先江;张有梅;莫良元;;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周海;;信访制度的功能期待及其重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王悦洲;;信访制度与农民利益维护[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刘然;杨绍安;;信访制度改革刍议[J];现代农业;2008年10期
10 张奕;;“安全阀”如何保安全——对信访制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丽萍;黄德良;;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田文利;;信访制度的定性分析和机构设置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萍;;信访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丰;;路径依赖理论与信访制度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宋协娜;周念群;;改革开放30年中国信访制度变迁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6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张林鸿;;论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出路[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凯铭;;浅析信访制度[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9 刘平;;社会转型与信访制度改革——以信访制度改革的S市为例[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10 袁小刚;;涉诉信访成因的深层探究——从法院审判、权力结构、当事人三维视角的考察[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劝荣;严守信访制度的法治底线[N];学习时报;2010年
2 记者 岳珂;我市召开信访稳定工作座谈会[N];鹤壁日报;2011年
3 姜明安;信访制度及其解决争议的机制应该创新[N];法制日报;2004年
4 刘武俊;信访的法治内涵[N];检察日报;2003年
5 本报评论员;和谐社会呼唤优良的信访制度[N];人民代表报;2005年
6 刘武俊;信访制度改革不宜缓行[N];中国商报;2004年
7 姜明安;关键在于倒查什么[N];法制日报;2007年
8 袁钢 杜红波;研讨涉诉信访寻求解决之法[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本报通讯员;利津县信访举报工作出新路[N];东营日报;2008年
10 梁爽 通讯员 梁丰;喜获省级“文明立案信访窗口”荣誉称号[N];西部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悦良;信访制度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叶笑云;平衡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李娜;党群关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丽昕;教育信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我国信访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辉;公共治理模式下我国信访制度完善途径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陈俊霞;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钱小红;中国信访制度及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杨团团;我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曹波;沈阳信访制度改革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旭杰;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柳杨;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韩国策;法制化视角下的中国信访制度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颂勋;中国信访制度改革及其路径选择[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8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7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