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回归:“民族”一词的起源与内涵
本文选题:民族 + 民族观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民族"一词的理解是民族问题、民族发展、民族自治等一系列问题的前提。"民族"一词发源于我国本土,并非外界误传的舶来品。"People""Nation""Ethnic""Nationality"等西方话语与我国的"民族"有着较大不同,应认清"民族"与"种族""族群"等词的区别,中国的"民族"观应回归于我们的历史与实践。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里认同,这六个要素构成了我国"民族"内涵的核心。
[Abstract]:China i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and 56 nationalities have jointly created a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nation" is the premise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national problems, nat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autonomy, etc. " The term "nation" originates in our country and is not a foreign product. Western words such as "people" Nation "," ethnic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ur" nation ", so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on "and" race "and" ethnic group ". China's "national" view should return to our history and practice. Common historical origin, common production mode, common language, common culture, common customs and habits, common heart identity, these six elements constitute the core of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社会稳定的长效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FX014)阶段成果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庆;;概说民族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2 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3 王龙国;周波;;浅析多民族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的重要性[J];传承;2008年16期
4 宋鑫华;周玉琴;;民族利益: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逻辑起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5 何星亮;;历史和现实确立的民族间共赢模式[J];人民论坛;2009年17期
6 朱军;高永久;;“分”与“合”: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5期
7 朱军;高永久;;“分”与“合”: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8 周玉琴;;公民政治:多民族国家政治和谐的基石——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周玉琴;宋鑫华;;论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从乌鲁木齐“7·5”事件谈起[J];求实;2010年02期
10 贺金瑞;;论多民族国家协调发展的政治基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2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制度机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4 孙振玉;;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雷淑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6 徐新建;;多民族国家的人类学——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选择[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杨培德;;主体间性的发展不是乌托邦——《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节选[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8 张天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9 徐杰舜;;中华民族“国族”地位确立的思考[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10 白振华;;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苏红;探讨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实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青觉;多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族际政治解读[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闵言平;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重要财富和优势[N];中国民族报;2014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09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明浩;当前民族研究的重点[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马俊毅;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N];中国民族报;2012年
10 民族团结杂志社原总编辑 李金池;民族意识与社会和谐并不矛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发兵;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常开霞;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匡自明;多民族国家和谐政府关系构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璇;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佳炎;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治理理论热点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董律;和谐视阈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杨晓梅;邓小平民族发展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6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2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9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