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能视角下民生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1:04
【摘要】:改善民生是历朝历代执政者出于不同的执政目标与需求而需履行的政治职能,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民生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评价某个统治阶级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努力探索的目标,而民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侧重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高公共集体生活的质量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内容,在此理念下加大公有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是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私有意识的不断深化和中国人权保障的不断发展,改善民生既要关注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抓紧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仅仅物质方面的提高不能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神生活等非物质层面的发展对于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也尤为重要。然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带来一系列积极成果的同时,其负面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贫富分化、就业形势严峻、价值观扭曲等等消极的社会现象降低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对新时期的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从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中国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职能的变化引导着国家民生建设的发展。因此,本文就是要在探索中国民生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加入对国家职能的理解,使二者呈现出相互协调和相互发展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指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在新时期以改善民生为背景的社会建设环境下,在汲取古今中外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道路的基本规律与基本属性,实现民生理论与民生建设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必要。 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视角与内容,对当前学术界对本课题研究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民生的含义与国家职能,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剖析民生的基本属性,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中国民生建设发展史,探讨中国民生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第五部分就中国民生建设的特征及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概述,,最后一章从政治职能对民生建设的影响入手,探讨当前民生保障体系的运转与协调机制。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从政府履行国家职能的角度来加强民生建设,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学术界有关民生建设的成果,本文认为,就民生问题而言,民生与政治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就中国历史和西方的民生思想渊源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而以民生建设为导向的政府职能转型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民生建设方面,福利国家制度建设及其改革对我国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中国的民生建设经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财富。就本文而言,这些前期研究成果是重要的研究理论基础,在总结这些民生建设发展史所体现出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尤其强调其政治意义,力求在国家建设的理论框架下展开民生建设发展脉络的论述。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民生这一基本概念入手,从分析其语义开始,将民生的定义、价值意蕴、发展特点以及政治属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认为,民生建设是统治者为了履行国家职能,尤其是国家内部职能而展开的一系列与百姓生计相关的国家建设活动,并且指出,无论是从国家政治实践、公民政治发展还是从国家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民生都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 文章的第三部分从中国民生建设发展史入手,强调民生建设自古就存在,研究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对当前民生思想、理论、途径等内容的把握,同时也需要以史为鉴,理清中国民生建设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教训中寻找改善民生的最佳途径,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在这一章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政治统治的需求和扶贫弱的具体措施入手详述传统中国民生发展。 文章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中国民生建设现状的总结,本文认为,从履行政治职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核心力量,在履行国家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民生建设方面,在改革开放前,也就是民主革命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政治职能的履行是民生建设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得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的国家职能,社会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章第五部分简要介绍中国民生建设的特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第六部分选取履行国家职能为视角,国家职能的履行是国家本质的具体体现,当前社会管理或者说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职能的主要内容,而民生建设则是行政机关管理国家内部事务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民生建设与国家职能的履行有相互促进和提升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完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一部分本人尝试性地分析当代中国民生保障体系互动与协调的可能,并就政府的职能进行分析。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D630
本文编号:234211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韩广富;张淇;;论陈云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赵增彦;;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深刻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秦小红;;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当代财经;2007年05期
5 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6 曾丽雅;;新中国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重要决策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1期
7 刘厚金;;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林修果;赵熠;;国家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湘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顺昌;;论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当代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342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34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