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0 06:54
【摘要】: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及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治稳定既是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又是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却聚居于我国北部、西部和西南边疆地区,而且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进入21世纪,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维护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问题的提出”,主要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其特殊性、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相关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稳定的总体状况及其趋势。第二部分:“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特点及其态势”,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认为,在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既相互适应,又相互“冲突”、“不协调”,构成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政治总体稳定但又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引发的之中动荡、冲突,从而衍生出诸多特殊性;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具有相对性、互动性、可控性和动态性的基本特点;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态势:一是总体趋于稳定而局部不稳定,稳定与不稳定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二是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其总的趋势是趋于稳定,但一定时期内也会出现不稳定;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三部分:“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制约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经济的因素,还有文化的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的因素。它们的存在及其不同组合,影响着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第四部分:“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对策与建议”,认为,维护和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必须构建以利益整合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社会调控机制、文化适应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等五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可操作的六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关键在党;二是“以发展促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奠定现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创新政治文化: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体系;四是强化政治稳定意识:尽快制定和实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发展战略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民生保障体系;六是改善国际环境: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谋求互利共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刚;;治理理论与政治稳定[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功名;;政治稳定运行的基本动力要素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马振超;;当前维护我国政治稳定的对策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吴志成;关于政治稳定理论的几个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李乐为;;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与稳定的基本指标体系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汪信砚,赵士发;论邓小平的政治稳定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7 聂运麟;现代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J];江汉论坛;2000年11期

8 王彩波,李智;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唐志君;经济转型期的政治稳定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344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344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