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环境公益诉讼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2-21 14:43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行政诉讼之困境与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本文是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内容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水污染形势严峻: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局部海域污染加剧: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广大农村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水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的环保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加强对我国整体环境的保护。当前关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对举证责任问题的关注,但是仅仅依靠举证责任并不能够解决原告在行政公益诉讼当中的困境,作为原告的公民个人或者非政府组织,与其希望保护的环境利益之间,既无法定保护义务,也未获法律授权,更无直接经济利益。正是为了救济环境公益,才作为环境公益的代言人、环境资源的义务监护人。相对于公权力机关的被告方,力量相差悬殊,虽然在行政诉讼中确定了举证责任倒置,但是在庭审过程中,由于取证力量的悬殊,很可能导致面对审理过程中的行政机关的“突然袭击”,难以抗辩,而证据交换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就直接关系到证据固定、证据抗辩,实现审理的集中有效进行的效果,并且维护程序正义,选择这一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虽不是热点,但其作用却更为重要。

  证据交换制度又称证据开式制度,起源于十六世纪下半期英国衡平法实践,借鉴英美法中的发现程序(证据开式)和审前会议制度给了我们很多借鉴。我国在2001年在民事诉讼中正式确立了该项制度,我国学者一般将证据交换制度定义为公开开庭前案件双方当事人将各自持有的证据材料和副本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依照一定的顺序和期限提交对方当事人查询辨认并发表意见,其交换结果对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具有一定影响和效率的一种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1条原则性的规定的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然而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证据交换的程序和效力。

  证据交换制度在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由于原告方与水污染侵害案件本身没有利害关系,而且面对的被告是不作为或者违法作为的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其在证据方面先天不足,证据交换有助于双方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证据的情况而产生正常意义上的有效抗辩,避免发生原告面对被告方的“突然袭击”而无力抗辩,更能维护原告所代表的公共利益。

  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在开庭前进行和解和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减少成本.诉讼争议点的整理,明确争议点所在,在诉讼实践中仅仅通过起诉状和答辩状的内容往往难以明确争议点,因为争议点的明确需要借助于当事人双方的证据,在没有充分的交换证据的情况下,也就无法较全面的了解争议点,不能把握诉讼当事人双方的争议点便不能集中进行审理,法院通过证据交换熟悉案情以便开庭审理能够集中有效进行,提高诉讼效率。虽然证据交换制度在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用重大,但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依旧存在着约束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法律法规缺失、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诸多缺陷,亟待完善。

  文章大体的内容安排分为以下几个大部分:

  1、第一部分,国内外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该部分主要针对国外较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以及日本三个国家,展开全面的分析。西方国家历来重视法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所以其环境诉讼出现的比较早,发展得也比较完善。而对于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国外的作法也有很多借鉴意义。在国外一般都明确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证据交换应该遵循的基本内容,比如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交换的次数、交换的期限以及相关证据的效力问题等都比较明确固定,学者的研究也较多的集中在具体内容的研究上。

  “众说并存的格局一方面说明了举证责任分担问题极为复杂,另一方面也表明试图用一两条原则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案件举证责任分担的努力注定不会取得成功。” 美国证据法学家威格莫尔强调,在诉讼过程中,,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标准将举证责任平均分配给各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证据交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密执安州环境保护法》第3条就规定,为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负担,原告只需提出初步的表面证据,把实质性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

  德国学者对于证据交换的认识更为复杂,主张从利益衡量、实质公平、危险领域和实质分担等更加具体和多元化价值的角度,解决证据交换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是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和损害归属说。所以国外目前对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可以从国外学说与实践中得出普适性的经验,在水污染行政公益诉讼中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确立证据交换制度。

  2、第二部分,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探析。结合上文,提出我国现行制度中在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具体包括约束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证据交换的法律法规缺失、证据交换制度的各项内容不完善、制度在实践中流于形式化以及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进行梳理,结合案例从实证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对上述问题的出现进行归纳,分析出其深层次的根源性原因,包括立法者及司法者针对证据交换的程序价值认识错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本身发展的不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公民及社会团体等维权意识不强等。通过对于问题和根源的深入分析,为后文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措施提供了铺垫,使建议的出台顺理成章。

  3、第三部分,完善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建议与措施。通过前面的各种阐述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实践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就我国今后证据交换在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完善作出建议和措施。

  我国针对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的研究应当适当调整方向,将研究重点放在证据交换制度的具体措施方面,包括启动条件、交换时间、交换方式、交换内容以及未参加交换证据的效力问题等,这都将是今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法律规定十分模糊,比如《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案情比较复杂或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关于证据交换的规定,对于具体的交换时间、方式以及交换内容等均无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只能依靠各方当事人对于法律的不同理解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所以针对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重证据交换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是值得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结语。在结束全文的论述后,通过画龙点睛之笔为论文的结束作出总结。

  (二)该课题的创新点

  1、当前关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对举证责任问题的关注,但证据交换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则直接关系到证据固定、证据抗辩,实现审理的集中有效进行的效果,并且维护程序正义,选择这一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虽不是热点,但其作用却更为重要。

  2、本研究的第二大创新点就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重视运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将各种问题的原因综合分析,归纳出国外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普适性经验,即明确证据交换的发起与主持,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和证据意识,提高调查取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和程序,在当时偶人取证确有困难时,可以考虑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发出调查函,强制有关单位、个人协助,配合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法院调查获取的证据以及受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结论、审计报告等必须在庭前告知当事人,并在庭审进行质证,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维护了诉讼公证。

  3、论文中拟通过维权案例和破坏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例揭示出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制约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建议。

  (三)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西方国家历来重视法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所以其环境诉讼出现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完善,而且对于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也比较完善。

  国外一般都明确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证据交换应该遵循的基本内容,比如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交换的次数、交换的期限以及相关证据的效力问题等都比较明确固定。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2. 国内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水污染环境诉讼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也不乏针对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广泛。

  在环境诉讼中,其举证责任倒置决定了其证据制度与其他诉讼不同。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6条规定:“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虽然诉讼性质有所不同,但其完全可以借鉴相关的举证方式。

  证据交换制度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种程序性制度,其在我国发展并不是特别顺利。1993年《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提倡在开庭前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和核对。这是首次提出证据交换,之后1999年7月广东省高院率先制定了《广东省法院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庭前交换证据暂行规则》,其他各省也分别制定了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行政诉讼当中,证据交换制度出现比较晚。2002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案情比较复杂或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这一规定正式规定了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证据交换制度。在其出现后,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本应坚持自愿申请交换与按职权制定交换相结合的原则,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其实际却是为了应付形式,一般均要求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而不管具体案情如何以及当事人的意愿。

  从理论界对于行政公益诉讼模式的探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对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定性上还一直处在一种“百家争鸣”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阶段,“公益之概念只能被描述而无法定义”。把一个大家陌生的词且无法定义的词——行政公益诉讼摆在国人的面前,作为提起诉讼的主体的公民、法人或者检察院都存在着极大的诉讼风险。因此,过早引入公益诉讼理念缺乏坚实的中国化法律理论土壤。而国外很多的公益诉讼制度比如德国的公益代表人制度、法国的越权之诉、日本的民众诉讼与机关诉讼、普通法上的特别救济制度——英美国家的“私人检察总长理论”等具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或只为解决主体资格问题,或其制度在本国的设立就存在争议,或只是一种摆设而不被应用,而中国的目前司法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并非出现颈瓶现象,不存在着非制定法律不可,因此,缺乏统一可操作性的实践和规则,不能随意照抄照搬。

  (四)主要参考文献

  1.专著类

  [1]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M].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

  [5]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法律出版社,1998.

  [7]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王树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M].科学出版社,2005.

  [9]张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M].科学出版社,2005.

  [10]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M].1- 4卷,法律出版社。

  [1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2]江必新主编.中国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

  [13]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论文类

  [1]詹建红.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研究演进[J].河北法学.2006,8

  [2]祖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问题探析[J].学术交流.2006,5

  [3]章志远.行政公益诉讼热的冷思考[J].法学评论.2007,1

  [4] [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王灿发.从一起环境行政诉讼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影响和作用[J].环境执法研究与探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周训芳.欧洲发达国家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5,5.

  [7]宋宗宇、钱静.环境诉讼中的群体诉讼制度[J].河北法学.2004,12.

  [8]朱谦.论环境保护中权力与权利的配置一一从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的角度审视[J].江海学刊.2002,3.

  [9]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5.

  [10]常纪文.国外环境资源行政起诉权的晚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之一)—兼论中国环境资源行政起诉权立法应采取的措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11]李步云、刘士平.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J].中国法学.2004,1.

  [12]齐树洁、郑贤宇.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司法.2005,3.

  [13]赵海燕.简析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J].法制与社会.2006,5.

  [14]石卫东.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理念及制度探析[J].理论导刊.2005,10.

  [15]罗飞云.环境权行政诉讼探析[J].社会科学.2003,5.

  [16]漆多俊.论权力[J].法学研究.2001,1.

  [17]龚雄艳.我国应该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J].法学杂志.2001,6.

  [18]毛原.对环境行政诉讼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

  [19]计红、言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略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1.

  [20]胡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公众环境权的程序法保障[J].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3,9.

  [21]王明远.略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J].重庆环境科学.2001,2.

  [22]张梓太.中国环境行政诉讼之困境与对策分析[J].法学评论.2003,5.

  [23]陈广华.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6.

  [24]沈福俊.论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认识及其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5.

  [25]黄锡生、林玉成.环境公益行政诉讼新论[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6.

  [26]陈二华.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D] :[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0.

  [27]蒋丽霞.环保NGO参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址大学,2009.

  [28]李福玉. 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29]周立坤.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0.

  [30]吴峥.行政公益诉讼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7

  [31]卢华锋.行政程序的正当性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7

  [32]王锡锌. 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J]法学评论, 2002,(02) .

  [33] [日]室井力主编,吴微译:日本现代行政法

  [34] [德]康费尔兹:法律辞典,第8版,贝克出版社,1996.

  [35] [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6]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程序,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7] [日]手岛孝:现代行政国家论,东京,劲草书房,1979.

  [38] [德]毛勒:普通行政法,第7版,贝克出版社,1990.

  [39]Erle CJ,Cooper v.Wandsworth Board of works,1863,14CBNS.

  [40]Peter Leyland, terry woods ,Administrative Law ,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41]Cutts v.Commonwealth ,1985,ALR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目的

  选择该研究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并对国外关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进而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发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得出完善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建议。

  (二)选题意义

  环境问题目前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污染更是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公民及社会团体开始关注环境,能够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这场人民战争之中。由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诉讼主体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所以这一诉讼的证据交换就必然与其他诉讼的证据交换不同。如何更好的发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作用就更为重要,该制度中还不成熟的证据交换制度就亟待研究。

  证据交换这一制度起源于国外,经过漫长的发展其已经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项完善的制度。其中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对于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展开证据交换制度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地维护诉讼的公平性。

  在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进行证据交换这一理念在我国出现比较晚,通过国家的积极立法和学者的潜心研究,目前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开展证据交换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所突破,但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面临着新的情况,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环境诉讼的作用发挥。

  选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分析国外成熟的经验做法,然后针对我国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挖掘出现在问题存在的根源,对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进行反思,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证据交换制度在今后得到更加快速和全面的发展,在具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发挥提高效率,避免力量不对等所带来的原告无力抗辩,更好的维护公共利益与实体正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环境诉讼的研究比较广泛,特别是针对环境诉讼中的证据这一关键问题形成了充分的资料和理论,并且在整个制度层面上均有涉及,这就为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校图书馆存有大量关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证据交换的纸质图书文献资料,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存有大量关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证据交换制度的电子文献资料,导师对证据交换相关制度都有较深的理论造诣,上述几点为选择该课题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依据和支持。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该课题,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本人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证据交换的资料和知识,同时掌握了学习研究程序法的方法,在确立了该课题为题目后,本人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并请教了相关的导师,为该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二)研究框架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预计基本应该是比较顺利地,但将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关于完善发展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建议和措施的提出,因为学术界对该部分研究的资料比较少,大多散见了各种文献资料中,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这就为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问题。同时这也是该研究的关键之处,应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两者就共同要求必须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将主要通过阅读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学过地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结合国外的有益经验,综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而形成本人的观点,为本人今后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最终体现在论文相关部分,保障该课题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将多与导师及时沟通,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有序解决这一问题,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三、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主要采用比较、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将对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悉,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宏观角度把握,做到深入浅出,将论理阐述清楚,做到思路清晰、连贯。由于具有比较充分的参考资料以及恰当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

  (二)实施步骤

  201x年9月——201x年1月: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分析水污染案例

  201x年1月——201x年3月:研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价值

  201x年3月¬¬——201x年7月:上交开题报告

  201x年7月——201x年9月:研究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难点和原则

  201x年9月——201x年1月:研究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意见

  201x年1月——201x年4月:初步完成论文写作

  201x年4月——201x年5月:修改论文并答辩

  相关阅读: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到底多难

  1月1日,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正式实施的当天,一起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福建省南平市中级法院立案受理。

  这起案件之所以备受舆论关注,是因为过去环境公益诉讼的门槛太高了。据报道,从2000年到2013年,全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总计不足60起。从起诉主体看,绝大多数是行政机关和地方检察院等公权力机关,环保组织起诉的案件很少。

  为拓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此次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两家长期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的非营利性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和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而被告则是4名福建籍和浙江籍公民。

  据起诉书描述,2008年7月底,被告谢知锦、倪明香、郑时姜未经批准,擅自从被告李名槊手中购得南平市延平区葫芦山砂基洋恒兴石材厂矿山的采矿权。在未依法取得占用林地许可证及办理采矿许可延期手续的情况下,被告改变原有塘口位置从山顶剥山皮开采矿石,并将产生的弃石往山下倾倒,还在矿山塘口的下方兴建砖混结构的工棚用于矿山工人居住,直至2010年年初停止开采,造成原有植被严重毁坏。在国土资源部门数次责令停止采矿的情况下,2011年6月被告还雇佣挖掘机到矿山边坡处开路和扩大矿山塘口面积,又造成该处原有植被严重毁坏。2014年7月,延平区法院以谢知锦、倪明香、郑时姜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3人分别判处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分别处罚金5万元。

  原告认为,上述被告转让、开采有共同的过错,破坏的林地不仅本身完全丧失了生态功能,而且影响到了周围生态环境功能及整体性,尤其是山顶被破坏的林地,将会严重影响和改变周边及山下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功能脆弱或丧失。原告作为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有义务参与、督促责任者恢复林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故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作为该案的支持起诉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诉讼部部长刘湘律师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南平这个生态破坏类案件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突破口,是因为该案“污染或破坏的证据充分,能够得到执行,且当地法院愿意受理”。他说,我们追究被告的民事责任,基于已经追究的刑事责任,证据是比较充分的;同时还要考虑被告的执行能力,是否有能力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进行生态修复。我们注意到,还有将近320万元是可以用来做生态修复的。提起诉讼之前我们去了当地法院,沟通的结果是当地法院很支持,当地林业局也很支持。

  刘湘认为,这个案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例环境公益诉讼,还在于其影响性。“当地不止这一家开矿企业,还有其他家,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如果这个案子能够胜诉,我们可能还会对当地其他开矿企业提起诉讼”。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副处长李静云在1月4日举行的“新《环保法》实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发布会”上透露,我们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借鉴了美国的制度。当时美国的情况和我们现在的社会背景也很类似。需要这个制度不是为了诉讼,不是为了告状。面对此起彼伏的环境违法,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政府的执法能力无法监管到每一个角落。“公益诉讼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走群众路线,增大环境执法的威慑力,对企业形成威慑力。公益诉讼的目的就是监督和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一同出席上述发布会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教授贾西津表示,公益诉讼是法律的专业事件,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以去敏感化的方式实现理性诉求。“走上法庭,其实是一种最理性的方式,也是在教会政府一种处理问题的有效的理性方式,实现平等的对话。如果公益诉讼能够可持续地走下去,对中国政府而言是很好的机会学习法治的理念和治理方式”。她说,“环境问题其实是一个发展问题。在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环境问题就无足轻重了。现在大家关注环境问题,开始反思发展,反思这是我们需要的发展吗?也开始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背后具有很深的价值关怀。”

  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中心副主任兼督察诉讼部部长马勇对公益诉讼之难深有感触,2013年他所在的组织提起8起环境公益诉讼却无一被受理。他坦言,环境公益诉讼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可复制性问题。2009年以来,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公益诉讼,其中很多没有立案。还有的立案后被驳回。以半官方性质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为原告的案子,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组织;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适用性也不一样。二是可持续性问题。有专业人才,才能做事,如何把这些人才留住,可持续发展,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公益组织的人一般都是以项目的方式在养人,一般一个项目执行一年,而一个诉讼可能一打就是几年,这如何具备可持续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参与,需要NGO组织,尤其是当地环保组织,能够及时地回应环境污染问题。三是败诉的风险问题。以现有的方式运作,没有很好的资金支持不行,败诉后一打就没了。

  有人担心公益诉讼一旦放开会泛滥成灾,马勇则认为,“我现在担心的不是泛滥成灾,而是谁会提起公益诉讼,谁敢提?首先是资金,谁能拿出一大笔钱为公益打一场诉讼?其次,很多环保组织都是在当地的,要考虑自身生存。如果地方公益组织敢在地方提起公益诉讼,需要很强的抗压能力。”他强调,“不要对公益诉讼期待太高,这只是一种法律手段,需要很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想通过司法程序去解决环境问题成本是很高的,目前最低成本的还是行政过程。所以我们对公益诉讼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但公益诉讼肯定会对污染企业起到很大的威慑力,尤其是大的污染企业。”

  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而且事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相当严重,深基坑围护必须根据设计要求,深度及现场环境工程进度来确定施工方案,纺制后经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符合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才能施工。本文是关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学习。

  篇一:

  论文摘要:结合近年来一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概述了较成熟的深基坑支护类型及适应范围,简述了深基坑设计理论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今后的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类型的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以及结构力学等问题。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也得到应用。

  1深基坑支护类型

  1)土钉墙支护。2)搅拌桩支护。3)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支护。4)内支撑和锚杆支护。5)钢板桩支护。6)地下连续墙。

  2深基坑支护的土压力

  2.1土强度指标的选择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与土的固结度有密切的关系,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对于同一种土,在不同排水条件下进行试验,可以得出不同的抗剪指标C和,故试验条件的选取应尽可能反映地基土的实际工作状态。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应采用三轴试验的指标,才能保证选取参数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黏性土,计算围护结构背后由自重应力而产生的主动土压力采用三轴试验的固结不排水剪的指标与实际工作状态较致,但由地面临时荷载而产生的土压力,通常采用三轴不排水剪指标较合理。特别对于软黏性土,最好采用现场十字板的原位测试方法确定c和妒,因为室内试验的扰动影响太明显,强度指标偏低,使设计过于保守。计算基坑内被动土压力时,一般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对于砂土,由于排水固结迅速,对于任何情况,均可采用排水剪指标,或采用固结不排水剪经孔隙水压力修正后的c,值来计算土压力。

  2.2土压力计算理论及方法

  1)试验结果证实了太沙基理论的定性结论,土压力大小取决于位移的大小和位移方向;2)实测结果表明,当变形小于5%H(H为开挖深度)时,被动土压力仍然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说,对于深基坑工程的实际变形情况而言,套用一些经验的位移指标来判断墙前土体是否达到被动极限状态,是有局限性的;3)在黏性土上的许多基坑支护工程,护坡桩钢筋强度未完全发挥,实际钢筋应力还低于钢筋的设计强度,造成很大浪费,而造成钢筋应力低的原因主要是计算土压力大于实际土压力。实验还表明,把基坑支护结构视为平面不合理,因为基坑工程的“角效应”即土压力的空间效应,对墙体位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这种空间效应可以在两边折减桩数或减少配筋量。

  2.3水土压力的合算与分算

  按照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水压力分算”比“土、水压力合算”概念要清楚。但由于要测得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一般试验难以做好,而且水、土压力合算法在一些软黏土地区的临时性开挖工程中土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

  土在有水作用时,墙后土压力主要是水、土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搞清水、土耦合效应的前提下,水、土压力合算是一个包含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综合方法,对工程实践来说是有利的。

  为搞清墙后土体在水、土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水、土压力分算,是符合系统科学原理的方法。

  3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3.1静力平衡法

  静力平衡法亦称自由端支承法,该法假定围护结构是刚性的,并可绕支撑点转动。围护结构的前侧产生被动土压力,后侧产生主动土压力。静力平衡法适用于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不太深即底端非嵌固的情况,此时围护结构由于土压力的作用而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利用墙前后土压力的极限平衡条件来求插入深度、结构内力等。

  3.2等值梁法

  单支撑(锚拉)埋深板桩计算,将其视为上端简支、下端固定支承,变形曲线有一反弯点,一般认为该点弯矩值为零,于是可把挡土结构划分为两段假想梁,上部为简支,下部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其弯矩图不变,该法称为等值梁法。实践表明,等值梁法计算板桩是偏于安全的,实际设计计算常将最大弯矩予以折减,折减经验系数为0.6~0.8,一般取0.74。等值梁法基于极限平衡状态理论,假定支挡结构前后受极限状态的主被动土压力作用,不能反映支挡结构的变形情况,亦即无法预先估计开挖对周围物的影响,故一般仅作支护体系内力计算的校核方法之一。

  3.3弹性地基梁的m法

  基坑工程弹性地基梁法取单位宽度的挡墙作为竖直放置的弹性地基梁,支撑简化为与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和计算长度等有关的二力杆弹簧。弹性地基梁法中土对支挡结构的抗力(地基反力)用土弹簧模拟,地基反力的大小与挡墙的变形有关,即地基反力由水平地基反力系数同该深度挡墙变形的乘积确定。即 f=mzy,其中,.f为土对支挡结构的水平地基反力,kN/m2;为比例系数,kN/m4;为计算深度,m;为计算点处挡墙的水平位移m。弹性地基梁的 m法优点是考虑了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协调。工程实践表明,在软土中的悬臂桩支护计算采用m法,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有很大差异,实测位移是计算值的好几倍。这说明桩后土体变形已不再属于弹性范围。另外,m法无法直接确定支护结构的插入深度,通常假定试算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桩底落在软弱土层中,还需经验来修正。

  3.4弹塑有限元法

  有限单元法作为今后基坑支护设计计算的发展方向,它的优点是考虑了土体与结构的变形协调,而且可以得出塑性区的分布,从而判断支护结构的总体稳定性。但选取合理的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以及塑性区范围与稳定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均缺乏经验。目前,随着技术及系统科学的发展,为有限单元法的完善提供了更有利的工具。在结构计算方面,建立了能考虑基坑围护结构和土压力的空间非线性共同作用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编成程序,方便高效地完成基坑围护工程的计算。

  4地下水治理

  4.1明排水治理法

  在填土、浅层黏性土中开挖基坑,经计算和现场试验判断不可能发生坑底突涌或侧壁渗漏、流土,可采用明沟盲沟排水方法。

  4.2井点降水治理法

  降水治理方法适用以下条件:1)地下水位较浅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2)周围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3)止水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4)基坑开挖深度与抽水量均不大,或基坑施工期较短;5)有有效措施足以使邻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容许值以内;6)具有地区性成熟经验,验证降水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大的不良影响。填土、粉土及含薄层粉砂的粉质黏土含水层涌水量不大时,适用轻型井点降水。黏性土、淤泥质土和粉土,适用电渗井点降水。砂土、粉土地层适用喷射井点降水。砂土、碎石土和岩石地层适用管井井点降水。管井降水可根据水文条件,水位降幅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采用完整井或非完整井。

  4.3隔渗治理法

  采取隔渗措施治理方法适用以下条件:1)开挖深度以上或坑底以下接近坑底部位分布有粉土、粉砂,有可能产生流土时;2)邻近基坑有地表水体(湖塘、渠道、河流),与基坑之间没有可靠隔水层时;3)有承压水突涌可能,且无降水措施时。

  4.4减小降水不良影响的措施

  1)充分估计降水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2)设置有效的止水帷幕,尽量不在坑外降水;3)采用地下连续墙;4)坑底以下设置水平向止水帷幕;5)设置回灌系统,形成人为常水头边界。回灌系统适用于粉土粉砂土层。

  5动态设计和施工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等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的基坑设计。通过施工时对整个基坑工程系统的监测,可以了解其变化的态势,利用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就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当安全储备过大时,可及时修改设计,削减围护措施,通过分析,可修改设计模型,调整计算参数,经验,提高设计与施工水平。

  6结语

  我国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但在工程具体应用中,仍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选用合理的支护方法。

  篇二:

  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还有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时为了节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基坑工程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逐渐趋向成熟。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和皮克等最先从事基坑工程的研究,60年代在奥斯陆等地的基坑开挖中开始实施施工监测,从70年代起,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大量的基坑工程。 80年代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多为一层,基坑深不过4 m,常采用放坡开挖就可以解决问题。到8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开始出现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一般在8 m左右,少数超过10 m。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 m 的比比皆是。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等) 的安全。因此,如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随着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

  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珍贵,该地区地下室较少,泛海酒店为两层地下室结构,将为以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地下室也可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

  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全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复习,并把零散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有选择性的系统综合,从而把我们四年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在做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各种外界因素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这次毕业设计课程,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2 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2.1基坑支护方向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 市政、地下工程开发和利用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近十年来 ,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电隧洞、市政共同沟以及城市地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来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防、地铁、地下商场、仓库、影剧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城市地下工程、隧道及井孔工程等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下工程包括市政管线工程 ,地下仓储工程 ,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等地下建筑物以及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随着现代化城市高密度化 ,生活水准的高标准化 ,各种供给设施(如电信、 电气、 煤气、 上下水等)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 ,需要改造和增设的供管线愈来愈多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对策乃是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城市地下共同沟(城市地下公用事业综合隧道) ,1994年上海浦东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规模较大的张扬路共同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目前较广泛的有高层建筑物地下室 ,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场 ,哈尔滨、 长春地下商业街等。利用地下工程恒温恒湿 ,受地面干扰小,防灾抗灾能力强等的特点 ,我国修建了许多地下储库 ,如地下粮库、 油库、金库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地下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拓展。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早,大规模的开发大约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比较成熟。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建设地铁,比如说英国伦敦1863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了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先河,美国纽约1865年建设是第一条地铁,法国的巴黎1900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德国的柏林1902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西班牙的马德里1919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日本的东京1927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目前世界上已经修建地铁投资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城市有一百多个。

  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加强地下工势建设,牵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工程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遭受敌空袭时,民防和地下防护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英国平均每受弹一吨伤亡1人,在过去的战争中,军队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1:20

  而现代战争军人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1:20,所以在战后欧洲各国在十分重视在民用建筑下面修建防空地下室,并以法律形势加以规定,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接近300年没有战争,但是瑞士所有的建筑物都修建了地下防护工程,它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是战时的防护和防灾。 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建设四通五达的地下城,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到复合型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疏散干道、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公共建筑也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馆、音乐厅、大型的科研实验室等文化体育设施。国外的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应急系统和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例如:美国基本上是实行道路交通的地下化,比如波士顿中央大道就是经历了城市由高架道路转入地下的过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走进地下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地铁建设在世界上运营最长,纽约有443公里,车站达504个,每天有510多万人在地铁里面运行,每年将近20亿人次,真正的市中心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只有10万,但白天进入该地区是300万,多数是乘坐地铁的人员。法国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较早国家,一是对废弃的矿井进行再开发利用,改变为城市的下水道和防空设施,巴黎市早在18世纪末就开发利用了几个世纪之前的废弃矿井,于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和印度馆的设计,取得成功。二是大力建设地下车库。三是用于保护历史文化景观,比如卢浮宫改造,地上已经没有空间利用,就在地下扩建,成功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2.2文献摘要

  支护结构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挡墙结构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钢板桩

  钢板桩常用的有简易的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其中热轧锁口钢板桩的形式有U型、z型、一字型、H型和组合型。我国一般常用者为U型,即互相咬接形成板桩墙,只有在基坑深度很大时才用组合型。

  (2)钢筋混凝土板桩

  这是一种传统的支护结构,截面带企口有一定挡水作用,顶部设圈梁,用后不再拔除,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过去多用于钢板桩难以拔除的地段。

  (3)钻孔灌注桩排桩挡墙

  常用直径为600~1000mm,做成排桩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设内支撑体系。我国各地都有应用,是支护结构中应用较多的一种。

  灌注桩挡墙的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已有7~8m悬臂桩,在软土地区坑深不超过14m皆可用之,经济效益较好。但其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可能为日后的地下工程施工造成障碍。由于目前施工时难以做到相切,桩之间留有100~150mm的间隙,挡水效果差,有时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组合应用,前者抗弯,后者做成防水帷幕起挡水作用。

  (4)H型钢支柱、木挡板支护挡墙

  这种支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国外应用较多,国内也有应用。如北京京城大厦深23.5m的深基坑即用这种支护结构,它将长27m的488mm×300mm的H型钢按1.1m间距打入土中,用三层土锚拉固。H型钢支柱按一定间距打入,支柱间设木挡板或其他挡土设施,用后可拔出回收重复使用,较为经济,但一次性投资较大。

  (5)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已成为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挡墙之一,国内大城市深基坑工程

  利用此支护结构为多,常用厚度为600~1000mm,目前也可施工厚度450mm的,上海至今已完成100多万平方米地下连续墙。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区,当基坑深度大且邻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相距甚近时,往往是首先考虑的支护方案。上海地铁的多个车站施工中都采用地下连续墙。

  (6)土钉墙

  土钉墙是一种利用土钉加固后的原位土体来维护基坑边坡土体稳定的支护方法。它由土钉、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该种支护结构简单、经济、施工方便,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基坑边坡支护技术,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粘性土或密实性较好的砂土地层,基坑深度一般不大于15m。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打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等支护结构挡墙。近年来SMW法(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在我国已成功应用,有一定发展前途。北京还采用了桩墙合一的方案,即将支护桩移至地下结构墙体位置,轴线桩既承受侧向土压力又承受垂直荷载,轴线桩间增加一些挡土桩承受土压力,桩间砌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亦得到推广。 ---------------浅谈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建筑科学论文,侯学渊2012.09基坑工程设计多在主体工程设计结束施工图完成之后,基坑工程施工之前进行。但为了使基坑工程设计与主体工程之间协调,使基坑工程的实施能更加经济,对大型深基坑工程,应在主体结构设计阶段就着手进行,以便协调基坑工程与主体工程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地下结构用逆作法施工,则围护墙和中间支承柱(中柱桩)的布置就需与主体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密切结合;如大型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其立柱的布置、多层支撑的布置和换撑等,皆与主体结构工程桩的布置、地下结构底板和楼盖标高等密切有关。进行基坑工程设计之前,应对下述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进行了解:

  (1)主体工程地下室的平面布置和形状,以及与建筑红线的相对位置。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进行支撑布置等必须参考的资料。如基坑边线贴近建筑红线,便需选择厚度较小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如平面尺寸大、形状复杂,则在布置支撑时需加以特殊处理。

  (2)主体工程基础的桩位布置图。在进行围护墙布置和确定立柱位置时,必须了解桩位布置。尽量利用工程桩作为立柱桩,以降低支护结构费用,实在无法利用工程桩时才另设立柱桩。

  (3)主体结构地下室的层数、各层楼板和底板的布置与标高,以及地面标高。根据天然地面标高和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便可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确定降水和挖土方案的重要依据。

  了解各层楼盖和底板的布置,则便于支撑的竖向布置和确定支撑的换撑方案,如楼盖局部缺少时,还需考虑水平支撑换撑时如何传力等。

  ——施工工程的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调查.基坑工程,刘建航1996,17(5) 在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时,常常用安全系数来考虑许多未知或不确因素的影响 新的建筑结构规范的 制定 ,使安全系数的概念及含义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 的安全系数的大小并不能定量地表示安全性 的大小 利用 以概率统计为手段分析建筑物破坏或失效概率 的可靠度理论的引进成为一种必然 .新的建筑 结构规 范中用可靠度理论定义的评价指标,是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以概率统计为手段制定 的具有小于某破坏 概率的指标 .

  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设计已全部采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新规范 ,但在基础工程中,仅桩基工程率先采用可靠度设计 ,其他方面则刚刚起步 。在基坑工程 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较少 ,主要是基坑工程中影响因素众多 ,积累的资料较少 ,较难进行 。目前上部结构采用可靠度设计 ,而基础(包括基坑 )则采用定值设计存在各种不协调的问题 。因此进行基坑可靠度研究而与上部结构设计相衔接 ,成为亟待懈决的问题,国家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正采用可靠度理论进行修改,本文拟在基坑工程的可靠度研究方面作一些探讨。基坑支撑开挖的确定性分析本身就相当复杂,不是一二个公式所能解决的,因此国内外基坑支护结构基于不确定性 分析 的可靠度研究成果很少 。只有 Matsuo等人在这方面作过较细致的工作 ,但该 文采用 的是简支梁近似法,用其进行可靠度研究 ,其本身的误差极有可能掩盖可靠度分析的作用 。所 以本文采 用有 限元方法来 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考虑 了模型不确定性和计算参数变异性对结构的影 响,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的近似概率预测方法。

  ——深基坑结构支护的可靠度分析 刘国斌 1998.6

  3 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设计内容

  泛海酒店的基本设计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设计方案比选:它包括对各种支护形式所使用的土体范围,基坑深度是否满足条件等,选取施工方便的支护结构。

  (2)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包括对土体的水平荷载(主动土压力)、水平抗力(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泛海酒店基坑支护形式应满足剪力和弯矩要求。计算包括内力计算,弯矩计算,和配筋计算等。

  (4)基坑稳定性验算:包括基坑整体稳定性计算、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验算、基坑抗管涌验算、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计算。

  (5)基坑的降水止水设计:为达到目的,基坑降水要进行疏干井设计、减压井设计和地面沉降计算三方面的设计。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内力监测和变形监测两大方面的监测。

  3.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支护方案的对比与优选。

  (2)支护的稳定性验算问题。

  (3)深基坑的降水止水问题。

  4 技术路线

  (1)设计方案比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各种支护形式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地设计方案。

  (2)土压力计算:是根据郎肯的理论进行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其中是根据弹性支点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的。有些支护结构也仅采用静力平衡状态计算。

  (4)基坑稳定性验算:根据极限平衡法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基坑坑底隆起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则根据力矩平衡来进行分析;根据基坑渗流的水力梯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梯度的原理对基坑渗流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多是从压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而得出得结论。

  (5)基坑降水止水设计:应根据基坑底面上覆土压力承压含水层作用在顶板上的水头压力相平衡的原理进行基坑降水止水设计。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宜适合该地区施工。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手段对支护结构、主体结构、桌边环境的受力和位移等进行持续观测。

  5 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有效工作天数 2月25日—3月08日 方案比选 10天 3月11日—3月15日 土压力计算 5天 3月18日—4月19日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25天 4月22日—5月03日 基坑稳定性验算 10天 5月06日—5月17日 基坑降水设计 10天 5月20日—5月24日 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5天 5月27日—6月07日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10天 6月10日—6月14日 毕业设计资料上交及评阅 5天

      6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深基坑工程》,高大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及周边环境采用的的措施。本文是关于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学习。

  篇一:

  题 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及稳定性分析

  报告人: *** 2011年8月24日

  一、文献综述

  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是土力学基础工程中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稳定与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是随着土力学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完善的。

  深基坑的支护工程,采用何种支护方案,除了与基坑深度直接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底层土质的好坏来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基坑支护工程包含挡土、支护、防火、降水、挖土等许多紧密联系的环节,如其中某一环失败,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根据基坑工程事故的统计分析,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较高,竟占基坑总数的1/4以上,而这些工程事故主要表现为支护结构产生较大位移、支护结构破坏、基坑塌方及大面积滑坡、基坑周围道路开裂和塌陷、与基坑相临的地下设施(管线、电缆)变位以至于破坏,邻近的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等。 由于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场地环境、支护设计方案、计算参数以及施工操作等许多方面,其中的好多问题还尚在探讨之中,许多设计计算方法也仅建立在经验或半经验之上,使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处于不定状态。一方面,由于工程失误造成深基坑支护结构失效事故频频发生,损失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地强调安全、稳妥,以至于不考虑支护结构是一种临时结构,而按永久性结构进行设计,因此造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是按照墙体受力强度及整体稳定性进行设计计算的,设计过程是以开挖的最终状态为对象。然而基坑开挖过程往往会引起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土体的变形,发生种种意外变化,乃至影响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而这绝非传统的方法能事先控制或事后处置的n坷。因此,以变形大小作为控制手段的设计方法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深基坑支护目前国内外方法很多,而且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一种支护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个具体的深基坑支护工程,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支护方案,要做具体分析。本文从深基坑的现状与发展入手,总结概括现阶段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坑支护结构型式,并将对铁科院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支护进行有限元仿真数值模拟,对基坑的变形进行分析,验证所用支护方案的可靠性。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市政建设的大力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问题,并使之成为当前基础工程的热点与难点。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筑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愈来愈多。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等工程施工,都会面临深基坑工程。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及随之产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问题,使得深基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土木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正引起广泛的关注。

  三、研究方案

  本文对基坑支护的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支护设计理论以及常见支护方式的分析,以铁科院工程为背景,对支护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通过和监测数据的对比,提出改进建议。

  四、进度计划

  2011年7月-2011年8月:选题并进行研究的准备工作。

  2011年9月: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阅读。

  2011年10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及稳定性分析研究,并提交初稿。

  2011年11月:进行论文修改,论文定稿。

  2011年11月底:毕业答辩。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日 月

  篇二:

  导读: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得以实践和验证。

  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还有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时为了节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基坑工程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逐渐趋向成熟。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和皮克等最先从事基坑工程的研究,60年代在奥斯陆等地的基坑开挖中开始实施施工监测,从70年代起,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大量的基坑工程。 80年代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多为一层,基坑深不过4 m,常采用放坡开挖就可以解决问题。到8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开始出现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一般在8 m左右,少数超过10 m。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 m 的比比皆是。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等) 的安全。因此,如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随着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

  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珍贵,该地区地下室较少,泛海酒店为两层地下室结构,将为以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地下室也可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

  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全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复习,并把零散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有选择性的系统综合,从而把我们四年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在做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各种外界因素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这次毕业设计课程,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2 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2.1基坑支护方向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 市政、地下工程开发和利用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近十年来 ,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电隧洞、市政共同沟以及城市地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来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防、地铁、地下商场、仓库、影剧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城市地下工程、隧道及井孔工程等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下工程包括市政管线工程 ,地下仓储工程 ,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等地下建筑物以及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随着现代化城市高密度化 ,生活水准的高标准化 ,各种供给设施(如电信、 电气、 煤气、 上下水等)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 ,需要改造和增设的供管线愈来愈多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对策乃是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城市地下共同沟(城市地下公用事业综合隧道) ,1994年上海浦东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规模较大的张扬路共同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目前较广泛的有高层建筑物地下室 ,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场 ,哈尔滨、 长春地下商业街等。利用地下工程恒温恒湿 ,受地面干扰小,防灾抗灾能力强等的特点 ,我国修建了许多地下储库 ,如地下粮库、 油库、金库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地下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拓展。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早,大规模的开发大约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比较成熟。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建设地铁,比如说英国伦敦1863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了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先河,美国纽约1865年建设是第一条地铁,法国的巴黎1900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德国的柏林1902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西班牙的马德里1919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日本的东京1927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目前世界上已经修建地铁投资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城市有一百多个。

  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加强地下工势建设,牵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工程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遭受敌空袭时,民防和地下防护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英国平均每受弹一吨伤亡1人,在过去的战争中,军队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20:1,而现代战争军人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1:20,所以在战后欧洲各国在十分重视在民用建筑下面修建防空地下室,并以法律形势加以规定,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接近300年没有战争,但是瑞士所有的建筑物都修建了地下防护工程,它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是战时的防护和防灾。 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建设四通五达的地下城,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到复合型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疏散干道、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公共建筑也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馆、音乐厅、大型的科研实验室等文化体育设施。国外的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应急系统和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美国基本上是实行道路交通的地下化,比如波士顿中央大道就是经历了城市由高架道路转入地下的过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走进地下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地铁建设在世界上运营最长,纽约有443公里,车站达504个,每天有510多万人在地铁里面运行,每年将近20亿人次,真正的市中心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只有10万,但白天进入该地区是300万,多数是乘坐地铁的人员。法国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较早国家,一是对废弃的矿井进行再开发利用,改变为城市的下水道和防空设施,巴黎市早

  在18世纪末就开发利用了几个世纪之前的废弃矿井,于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和印度馆的设计,取得成功。二是大力建设地下车库。三是用于保护历史文化景观,比如卢浮宫改造,地上已经没有空间利用,就在地下扩建,成功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2.2文献摘要

  支护结构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挡墙结构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钢板桩

  钢板桩常用的有简易的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其中热轧锁口钢板桩的形式有U型、z型、一字型、H型和组合型。我国一般常用者为U型,即互相咬接形成板桩墙,只有在基坑深度很大时才用组合型。

  (2)钢筋混凝土板桩

  这是一种传统的支护结构,截面带企口有一定挡水作用,顶部设圈梁,用后不再拔除,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过去多用于钢板桩难以拔除的地段。

  (3)钻孔灌注桩排桩挡墙

  常用直径为600~1000mm,做成排桩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设内支撑体系。我国各地都有应用,是支护结构中应用较多的一种。

  灌注桩挡墙的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已有7~8m悬臂桩,在软土地区坑深不超过14m皆可用之,经济效益较好。但其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可能为日后的地下工程施工造成障碍。由于目前施工时难以做到相切,桩之间留有100~150mm的间隙,挡水效果差,有时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组合应用,前者抗弯,后者做成防水帷幕起挡水作用。

  (4)H型钢支柱、木挡板支护挡墙

  这种支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国外应用较多,国内也有应用。如北京京城大厦深23.5m的深基坑即用这种支护结构,它将长27m的488mm×300mm的H型钢按1.1m间距打入土中,用三层土锚拉固。H型钢支柱按一定间距打入,支柱间设木挡板或其他挡土设施,用后可拔出回收重复使用,较为经济,但一次性投资较大。

  (5)地下连续墙已成为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挡墙之一,国内大城市深基坑工程利用此支护结构为多,常用厚度为600~1000mm,目前也可施工厚度450mm的,

  上海至今已完成100多万平方米地下连续墙。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区,当基坑深度大且邻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相距甚近时,往往是首先考虑的支护方案。上海地铁的多个车站施工中都采用地下连续墙。

  (6)土钉墙

  土钉墙是一种利用土钉加固后的原位土体来维护基坑边坡土体稳定的支护方法。它由土钉、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该种支护结构简单、经济、施工方便,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基坑边坡支护技术,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粘性土或密实性较好的砂土地层,基坑深度一般不大于15m。

  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打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等支护结构挡墙。近年来SMW法(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在我国已成功应用,

  有一定发展前途。北京还采用了桩墙合一的方案,即将支护桩移至地下结构墙体位置,轴线桩既承受侧向土压力又承受垂直荷载,轴线桩间增加一些挡土桩承受土压力,桩间砌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亦得到推广。 ---------------浅谈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建筑科学论文,侯学渊2012.09基坑工程设计多在主体工程设计结束施工图完成之后,基坑工程施工之前进行。但为了使基坑工程设计与主体工程之间协调,使基坑工程的实施能更加经济,

  对大型深基坑工程,应在主体结构设计阶段就着手进行,以便协调基坑工程与主体工程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地下结构用逆作法施工,则围护墙和中间支承柱(中柱桩)的布置就需与主体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密切结合;如大型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其立柱的布置、多层支撑的布置和换撑等,皆与主体结构工程桩的布置、地下结构底板和楼盖标高等密切有关。

  进行基坑工程设计之前,应对下述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进行了解:

  (1)主体工程地下室的平面布置和形状,以及与建筑红线的相对位置。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进行支撑布置等必须参考的资料。如基坑边线贴近建筑红线,便需选择厚度较小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如平面尺寸大、形状复杂,则在布置支撑时需加以特殊处理。

  (2)主体工程基础的桩位布置图。在进行围护墙布置和确定立柱位置时,必须了解桩位布置。尽量利用工程桩作为立柱桩,以降低支护结构费用,实在无法利用工程桩时才另设立柱桩。

  (3)主体结构地下室的层数、各层楼板和底板的布置与标高,以及地面标高。根据天然地面标高和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便可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确定降水和挖土方案的重要依据。

  了解各层楼盖和底板的布置,则便于支撑的竖向布置和确定支撑的换撑方案,如楼盖局部缺少时,还需考虑水平支撑换撑时如何传力等。

  ——施工工程的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调查.基坑工程,刘建航1996,17(5) 在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时,常常用安全系数来考虑许多未知或不确因素的影响 新的建筑结构规范的 制定 ,使安全系数的概念及含义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 的安全系数的大小并不能定量地表示安全性 的大小 利用 以概率统计为手段分析建筑物破坏或失效概率 的可靠度理论的引进成为一种必然 .新的建筑 结构规 范中用可靠度理论定义的评价指标,是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以概率统计为手段制定 的具有小于某破坏 概率的指标 .

  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设计已全部采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新规范 ,但在基础工程中,仅桩基工程率先采用可靠度设计 ,其他方面则刚刚起步 。在基坑工程 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较少 ,主要是基坑工程中影响因素众多 ,积累的资料较少 ,较难进行 。目前上部结构采用可靠度设计 ,而基础(包括基坑 )则采用定值设计存在各种不协调的问题 。因此进行基坑可靠度研究而与上部结构设计相衔接 ,成为亟待懈决的问题,国家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正采用可靠度理论进行修改,本文拟在基坑工程的可靠度研究方面作一些探讨。基坑支撑开挖的确定性分析本身就相当复杂,不是一二个公式所能解决的,因此国内外基坑支护结构基于不确定性 分析 的可靠度研究成果很少 。只有 Matsuo等人在这方面作过较细致的工作 ,但该 文采用 的是简支梁近似法,用其进行可靠度研究 ,其本身的误差极有可能掩盖可靠度分析的作用 。所 以本文采 用有 限元方法来 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考虑 了模型不确定性和计算参数变异性对结构的影 响,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的近似概率预测方法。

  ——深基坑结构支护的可靠度分析 刘国斌 1998.6

  3 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设计内容

  泛海酒店的基本设计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案比选:它包括对各种支护形式所使用的土体范围,基坑深度是否满足条件等,选取施工方便的支护结构。

  (2)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包括对土体的水平荷载(主动土压力)、水平抗力(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泛海酒店基坑支护形式应满足剪力和弯矩要求。计算包括内力计算,弯矩计算,和配筋计算等。

  (4)基坑稳定性验算:包括基坑整体稳定性计算、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验算、基坑抗管涌验算、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计算。

  (5)基坑的降水止水设计:为达到目的,基坑降水要进行疏干井设计、减压井设计和地面沉降计算三方面的设计。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内力监测和变形监测两大方面的监测。

  3.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支护方案的对比与优选。

  (2)支护的稳定性验算问题。

  (3)深基坑的降水止水问题。

  4 技术路线

  (1)设计方案比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各种支护形式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地设计方案。

  (2)土压力计算:是根据郎肯的理论进行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其中是根据弹性支点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的。有些支护结构也仅采用静力平衡状态计算。

  (4)基坑稳定性验算:根据极限平衡法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基坑坑底隆起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则根据力矩平衡来进行分析;根据基坑渗流的水力梯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梯度的原理对基坑渗流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多是从压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而得出得结论。

  (5)基坑降水止水设计:应根据基坑底面上覆土压力承压含水层作用在顶板上的水头压力相平衡的原理进行基坑降水止水设计。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宜适合该地区施工。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手段对支护结构、主体结构、桌边环境的受力和位移等进行持续观测。

  5 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有效工作天数 2月25日—3月08日 方案比选 10天 3月11日—3月15日 土压力计算 5天 3月18日—4月19日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25天 4月22日—5月03日 基坑稳定性验算 10天 5月06日—5月17 基坑降水设计 10天 5月20日—5月24日 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5天 5月27日—6月07日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10天 6月10日—6月14日 毕业设计资料上交及评阅 5天

        6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深基坑工程》,高大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刘建航、侯学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0] 唐梦雄,陈如桂.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 刘建航, 侯学渊. 基坑工程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12] 黄强.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

  [13] 尉希成. 支护结构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管路设计中,选择什么样的管径是涉及到油库投资,经营费用和维修费用的问题, 需要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本文是关于油库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学习。

  篇一:

  1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最近两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并且在未来几年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因此,在增加原油储备的同时,成品油的储备也已成为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昌油库地处内江市隆昌县,现有储油罐9 个,共计储油量1.9×10 4 m 3 ,属于三 级油库。1954 年投产,2002 年7 月技术改造成为“兰-成-渝”输油管线的配套油 库,是泸州公司辖区成品油市场供应的主库,担负着泸州市四县三区和隆昌县 0#柴 油、90#汽油、93#汽油的供应任务。

  1.1.2 目的 由于油库使用年限不断增长,油库设备逐渐老化,储油容量逐渐减少,而油料供 应保障任务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泸州成品油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促进隆昌地区经济健 康发展,因此需要对隆昌油库进行整合扩容技改。

  1.1.3 选题的意义 油库设计是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油库 进行设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分 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中石油阿克苏油库扩容改造。中国石油新疆阿克苏销售公司油库始建于 1956 年,属于三级油库。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南疆部分地区成品油中转量的需求, 油库容量不足与油料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矛盾逐渐突出。因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计划投资 5300 万元,在现有阿克苏油库基础上进行扩容改造,建成以后,库容 将达到 5.8×10 4 m 3 ,升级为二级油库。油库内将新建储罐六座,其中:7500 m 3 储 罐四座,5000 m 3 储罐两座,以及与之配套的仪表、通信、给排水、消防等辅助配套设施。

        2 (2)重庆伏牛溪油库整合扩容改造。伏牛溪油库是兰-成-渝输油管道末站,修建于 1965 年。此次扩容改造总投资4 亿元,新增油库面积160 亩,新增库容21 万立方米。

  届时伏牛溪新油库占地将达到470 亩,库容达30 万立方米,年周转通力达到500 万 吨,新库储油能力将比现在3 倍还多。

  由此可见中国目前正在采取快速增加和扩建油库的方式,增加成品油储备,来平 抑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不仅仅是两大石油公司的市场行为,也是中国的战略 需要。

  1.2.2 国外现状 美国的油库是纯管理单位,本身并不经营,它分属于各个石油公司的地方公司。

  美国石油公司的油库分为炼厂油库和管道输送中转油库两大类。产销一体化的美国石 油公司根据市场的容量在城市附近设炼油厂,炼厂的原油全部靠油轮或管道输送,成 品油由管道输送至中转油库。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量增大, 因此,美国石油公司陆续整合扩容成品油中转油库,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在扩容 油库的同时也要增大炼厂的炼油量。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为了满足国家石油工业对石油的迫切需求,因此油库的整合 扩容技改是必要的。

  隆昌油库整合扩容技改工程初步设计 3 2 主要设计内容 2.1 论文目的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油料分公司隆昌片区油库与泸州公司隆昌油库毗邻,为了进一 步增强油库的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油库的储存、周转、配送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水 平,达到油库标准化要求,因此需要对隆昌油库和相邻油料分公司进行统一规划布局, 将隆昌油库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型油库。

  2.2 设计方法 (1)采用拆除原有小容量储罐并在该地址上新建大容量储罐的方法来进行油库的扩 容。

  (2)在扩容油库的同时,还需要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的要求对油 库内的现有建筑设施进行分析,将油库内的建筑设施(如综合大楼、营业控制室、配 电间等)重新规划布局,以满足扩容后油库的管理要求。

  (3)根据新建储罐的布置,进行油库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布置和设计油库主要油品 的流向和可能完成的作业,包括油品的装卸、倒罐、灌装等。

  (4)对轻油发油工艺、铁路卸油工艺进行计算。

  (5)对收发油泵和输转泵的计算和选型。

  (6)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重新设计计算并建设油库内的消防设施。

  (7)按照《石油化工厂内绿化设计规范》SH3008-2000 建设新的绿化带。

  2.3 设计结果 (1)本项目的成品油来源主要是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供应市场为泸州地区及 周边。

  (2)本项目是在原有库址和油料分公司隆昌片区油库库址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扩容技 改的,因此充分利用了原有设备及设施。

  (3)进行整合扩容技改后隆昌油库库容定为 4.3 万 m 3 ,新建 2 座 10000m 3 柴油内浮 顶油罐和2 座5000 m 3 汽油罐(0#、90#各1 个)。

  (4)仓储型油库总投资为7042.72,其中:新增投资6118.47 万元;流动资金0 元, 原有资产价值924.25 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9%;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0.45 年。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 经营型油库总投资为13914.72 万元,其中:新增投资6118.47 万元;流动资金6872 万元,原有资产价值924.25 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84%;项目投资回收期 为8.98 年。

  2.4 结论 (1)对隆昌油库进行整合扩容技改,不仅是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也是中石油 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

  (2)根据本项目的成品油来源,可知隆昌油库在今后5-10 年的成品油供应是稳定的。

  (3)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原有资源,因此也比较经济可行。

  (4)根据油库总投资和经济效益,若采用仓储型油库运营方式,在仓储费为 39.35 元/吨时,内部收益率指标 9%达到中国石油规定的基准指标 9%;盈亏平衡点销量为 27.78 万吨。若采用经营型运营方式,内部收益率指标14.84%,优于中国石油规定的 基准指标10%;盈亏平衡点销量为13.16 万吨,因此两种方式的抗风险能力都较强。

  篇二:

  1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油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论文选题旨在使学生掌握商业油库的初步设计及水力计算,并参考设计依据《石油库设计规范》、《石油库工艺设计手册》等合理布置,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需要,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建库成本,使油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油库作为油品储存及销售的重要环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油库存在设备陈旧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员编制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认清现状,从而更好的在油库设计和建设中与当下的形势相结合,使油库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更有效的服务于市场。

  第一,关于消防、环保的要求,成品油管道及油库正常生产,建设中油库消防、给排水设施还未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环保方面做得不到位,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上面还有缺陷。

  第二,成品油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方面,沿线各油库罐区油罐的液位、进罐阀阀位应在各油库(站场)的控制室进行监控,并在管道调度控制中心进行监视,以随时掌握各站场油罐液位的变化及进罐阀开闭状况,便于全线的计划、调度和管理。同时应完善油库自身安全监控系统,设置油库电视监控。

  第三,国内成品油库普遍采用上装发油方式而未采用下装发油的方式,未能代表油库公路发油发展的方向,但因下装发油需要相应改造油罐车,改装油罐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下装和上装油罐车会在市场中共存,故在油库发油系统最好采用下装和上装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并随着运油车辆的发展,逐步用下装代替上装发油。

  第四,现在油库中,一般是人工添加,现场工作比较零乱繁琐,也不容易添加准确。为适应市场需求,应逐步在汽车发油系统中增设添加剂系统。

  第五,国内成品油库中汽油罐普遍采用了内浮顶罐,汽油在油库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府河X-2商业油库设计

  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油库进油方式由原来的铁路收油逐渐改为管道进油后,油库进油过程中的油气损耗也将随之得到解决。但油库公路发油部分绝大部分是采用上装敞口发油,发油过程中油气损耗非常严重,这些挥发出来的油气对于油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较大的损害。所以在发油量较大的油库中,油气回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第六,目前油库的业务量日见增多,这就要求油库的设计与建设要适应这种变化,相应提高油库的自动化水平,以减轻工作量,提高油库安全性。油库自控系统主要包括罐群自动计量系统,公路微机发油系统、安全监控系统。

  2 主要研究内容

  2.1油库概况

  此油库隶属于府河石油销售分公司,主要任务是向各下属油库及本市各加油站、企事业单位、农村用户等供油。油库拟建于府河市北部,库址周围无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大型建(构)筑物。铁路编组站位于库址北偏东14公里处,机车牵引定数3500吨。公路主干线在库址东侧,距库区约7 公里,公路为南北走向。

  油库由府河市主输电线路供电,电压为20kV。主输电线路沿公路架设,可就近分线入库。库区用水由府河市自来水管网提供,可保证正常生产及生活用水的需求。

  2.2气象条件

  油库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11.3℃,最冷月平均气温-1.9℃,最热月平均气温32.4℃;春、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频为SE(22),秋、冬季主导风向及风频为NW(21),平均风速为5.2m/s。年平均降水量为360mm;夏季大气压为0.99×105Pa,冬季大气压为1.02×105Pa。最大冻土深度为地表下730mm;最高地下水水位为海拔24m。土质为亚粘土,承载能力为2.1×105Pa。

  3、轻油全部由管道运入,铁路、公路发出;粘油由铁路运入,公路发出。所经营油品品种、收发油量、收发油方式见附件一。

  4、库区地形见附件二。

  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熟悉设计规范及相关设计资料,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提出设计思路。 总平面布置设计——用CAD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泵房安装图。 总平面设计计算——商业油库的工艺计算(总平面布置工艺计算,轻、粘油铁路装、卸油工艺计算,轻、粘油公路发油工艺计算,消防系统工艺计算等)和储油罐、泵等设备的选型。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各工艺计算、设施选择和布置的依据、特点。

  4 预期结果

  1、完成该商业油库的工艺计算(总平面布置工艺计算,轻、粘油铁路装、卸油工艺计算,轻、粘油

  公路发油工艺计算,消防系统工艺计算等)和储油罐、泵等设备的选型; 2、完成该商业油库总平面图、总流程图、泵房安装图。要求各图符合规范规定,合理地确定库(站)内各项设施(罐区、泵房等)的位置,以保证库(站)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油品的储存、输转及收发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3、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各工艺计算、设施选择和布置的依据、特点。 4、文献翻译。

  附件一 经营油品品种,收发油方式及收发量府河X-2商业油库设计

油库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附件二 油库优先征地范围和地形

  5 工作进度安排

  6 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钱锡俊,陈弘编. 《泵与压缩机》. 石油大学出版社,1988

  [2]郭光臣,黄文兰,张志廉. 《油库设计及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3]GB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5月

  [5]机械工业部编. 泵产品样本(上、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组织编. 《泵和电动机的选用》.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

  [7]商业部设计院. 《石油库工艺设计手册》. 1982

  [8]许有梅. 管理知识手册. 知识出版社,1984

  [9]M. R. Beychok. Calculate tank losses easier. Hydrocarbon Processing, March 1983

  [10]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Static electricity. NFPA 77M, 1961

  [11]J. L. Modisette. Vapor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 Patent No.3981156, 1976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行政诉讼之困境与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44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