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的结构性失衡及其调适路径——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is faced with some structural imbalances, such as the failure of rules, the imbalance of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tructural ability of governance subject and the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is imbalance is a kind of disorder or semi-disorder state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s the goal direction of high-level orderly society, and the adjustment of structure becomes the mai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common action of social member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hrough rules and systems to enhance the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of joint action; through political integration, multi-subject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exchang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between subsystems,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地方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JZD026)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与法治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WTSCX001)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健X;;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1年10期
2 谷兴荣;;互变论——也谈宇寂说与耗散结构理论[J];湖湘论坛;1991年02期
3 潘伯祥;;耗散结构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J];理论探索;1986年05期
4 刘玉梅;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看人类经济发展[J];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5 朱广忠;耗散结构理论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J];理论探讨;1994年03期
6 温泉;;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中的科学发展观[J];学理论;2009年27期
7 王磊;;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安全管理[J];理论导报;2014年01期
8 舒中华;;耗散结构理论对创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4期
9 苏桂凤;耗散结构理论[J];理论学刊;1986年05期
10 蒙健X;;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讨——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饶怀德;;耗散结构理论在土地市场分析中的应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戴泽平;;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医学创新人才培养[A];“安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届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刘圣春;刘万福;严忠辰;解海卫;;耗散结构理论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作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隋绍珍;李宏宇;;耗散结构理论与地质学[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5 景玉红;;时间可逆性的谬误与普列高津的时间观——兼谈耗散结构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雷辉旭;;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心理综合素质[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毕研川;瞿世学;;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道路生态系统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欧阳赞;马继汇;吕永成;韦学敏;;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与宏观调控[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恩岭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组织如何“耗而不散”[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武四海;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N];人民日报;2007年
3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苏恩泽;科技创新的系统学解读[N];解放军报;2005年
4 陈光俊;莫让“寒门难出贵子”[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牟善武;耗散结构理论在篮球团队凝聚力中的应用[D];延安大学;2015年
2 郗炳峰;基于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生产系统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永生;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云;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我国循环工业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书雅;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马丽;时空耗散结构理论在排球防守技战术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晓春;耗散结构理论指导下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马科;基于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组织再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赖加福;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7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2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