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走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走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福利是关乎基本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出于与国际社会比较的考虑,本文将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大概念”,来研究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起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改善。但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仍凸显诸多不足,老百姓还没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作为调节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有力手段,社会福利制度在我国经济高增长时期没有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功能,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经济增长“新常态”的提出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中高速换挡的需要,响应民生的诉求,社会福利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重大调整,即由原来公平与效率兼顾向更侧重公平正义,由注重制度点面扩张向实质福利水平提高转变。尤其是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到2020年前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本身即有要求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向更为公平正义转向之含义,需要今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应更侧重实质的公平与正义,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向追求结果公平转变。本文通过对经济高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情况的考察,分析经济高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增长“新常态”的新特征、新机遇,深度剖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向公平正义转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借鉴美国、德国、瑞典等福利国家在经济增长出现拐点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走向建议,即要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坚持公平共享原则,构建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体系,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 社会福利制度 改革 走向 公平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说明10-12
- 1.2.1 关于“社会福利”概念10-11
- 1.2.2 研究思路11
- 1.2.3 研究方法11-12
- 1.2.4 创新点与不足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第2章 理论基础15-18
- 2.1 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基础:福利经济论15-16
- 2.1.1 庇古的古典福利经济理论15-16
- 2.1.2 新福利经济学16
- 2.2 社会福利的政治学基础:罗尔斯的正义论16-17
- 2.3 社会福利的社会学基础:公平与效率理论17-18
- 第3章 经济高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状况18-24
- 3.1 经济高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取向18-19
- 3.2 经济高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情况19-21
- 3.2.1 社会福利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19
- 3.2.2 社会福利参保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19-20
- 3.2.3 社会福利法制建设逐步健全20
- 3.2.4 社会福利待遇水平逐渐提高20-21
- 3.3 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21-24
- 3.3.1 制度虽全覆盖,但仍有部分人没有参保21
- 3.3.2 制度间衔接不畅,导致部分群体福利受损21-22
- 3.3.3 保障水平过低,无实质性公平公正22
- 3.3.4 福利水平差异较大,有失公平正义的制度初衷22-23
- 3.3.5 制度构建未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23-24
- 第4章 经济增长“新常态”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24-29
- 4.1 经济增长“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24-25
- 4.2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取向25
- 4.3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社会福利制度转向公平正义的必要性25-27
- 4.3.1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社会福利制度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需要25-26
- 4.3.2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持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26
- 4.3.3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26-27
- 4.4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社会福利制度转向公平正义的可行性27-29
- 4.4.1 经济增长“新常态”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7
- 4.4.2 经济增长“新常态”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27-28
- 4.4.3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民生诉求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28-29
- 第5章 其他国家在经济增长出现拐点后的社会福利制度变革的经验借鉴29-35
- 5.1 崇尚经济效率——美国的“市场模式”29-31
- 5.1.1 美国经济危机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历程29
- 5.1.2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借鉴29-31
- 5.2 和谐与均衡——德国的“社会模式”31-32
- 5.2.1 德国二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历程31
- 5.2.2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借鉴31-32
- 5.3 重视公平平等——瑞典的“福利模式”32-35
- 5.3.1 瑞典经济危机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历程33
- 5.3.2 瑞典社会福利的经验借鉴33-35
- 第6章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向公平正义转向的建议35-43
- 6.1 由城乡二元社会福利走向城乡社会福利一体化35-36
- 6.1.1 推动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衔接及整合35-36
- 6.1.2 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公共投入36
- 6.1.3 攻难克坚做好农村扶贫开发36
- 6.2 由不均衡的社会福利走向更为公平平等的社会福利体系36-37
- 6.2.1 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7
- 6.2.2 通过转移支付向低收入群体倾斜37
- 6.3 走向充分体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福利体系37-39
- 6.3.1 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实现社会福利人群全覆盖37-38
- 6.3.2 适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38-39
- 6.4 走向顺应老龄化趋势,完善对特殊群体保护的社会福利体系39-43
- 6.4.1 优化养老保障,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39-40
- 6.4.2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0-41
- 6.4.3 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41-43
- 参考文献43-46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46-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家宏;斯里兰卡社会福利制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常宗虎;评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政府退位倾向[J];中国民政;2001年02期
3 李延霞,于丽俐;建立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J];山西统计;2002年12期
4 杭行,刘伟亭;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世军;从慈善事业到社会福利制度[J];学海;2004年04期
6 潘胜文;杨丽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阳光;郑军;;新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钞鹏;王向;;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2期
9 张肖敏;;非营利组织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蔡秀云;;论“可持续性”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民政;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艳艳;;稳定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维系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金娈;;我国城乡居民福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刘继同;;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结构性变迁与社会工作专业战略性地位[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马凤芝;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王永奎;英国大规模改革社会福利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3 记者 钟宏瑜;健全社会福利制度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N];南昌日报;2014年
4 郑功成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徐青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 孙莹;发展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对策选择[N];中国社会报;2000年
5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 窦玉沛;构建面向新世纪社会福利制度的探索[N];中国社会报;2001年
6 崔学民;漫谈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念冲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7 记者 包佳薇;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报;2011年
8 岳经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从“小悦悦事件”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N];中国社会报;2011年
9 ;有关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几个核心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1年
10 李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所;建立自闭症儿童康复基本社会福利制度[N];中国社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艳;固化与形塑[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卿;关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年
2 欧阳关道;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琨;我国老年人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D];南京大学;2016年
4 褚小淇;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走向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赵腾芳;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中的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力博弈[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颖娟;个体能力培养导向的社会福利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黄益;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排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宇;欧债危机与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原磊;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10 谢扶民;论保护弱者的政府责任[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走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