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保定市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9:29
   公务员胜任力管理之所以成为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绩效水平从根本上讲首先是由自身胜任力支撑的。无论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还是人际间的交往过程,时刻都能显示出个体的胜任力水平。人们在谈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时,实质上就是在评价其胜任力。可见,胜任力是个体绩效的根本影响因素,也是政府各部门绩效的有力保障。因此,如果能在公务员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提升组织成员的胜任力,就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从而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有力的推动。对比传统的公务员培训,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模式主要优势在于,以满足公务员实际工作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公务员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根据公务员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因此,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是从受训者实际需求出发,能够满足公务员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需求,在最终培训效果上更具优势。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入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在阐述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保定市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依据调查问卷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胜任力模型构成,据此建立了保定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的设计。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培训体系突破了原有公务员培训体系的框架,为我国其他地区公务员培训提供了新的理念与可供参考的体系。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3
【部分图文】:

模型图,冰山,模型,胜任力模型


2.2.4 胜任力模型理论胜任力一方面能够利用一定的方式加以测量和量化,另外一方面它不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体或专有性的名词。把较多的胜任力结合之后,对特定的岗位所提出的要求就构成了胜任力的集合性群体,此集合性的群体就是胜任力模型。简言之,胜任力模型是针对特定的工作队伍、组织部门、类型、科室等的绩效是否达标所需要的胜任力的一种具体性的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胜任力模型就是由麦克里兰所提出的冰山模型(见下图 2-1)在此模型之中,冰山被喻为工作人员的具体能力。此能力是通过不同行为所表现出的特征集合来表现的,主要包括外在的与内在的两个方面。在冰山模型中,漂浮在水面的被称为是外在的方面,比如技能和知识,主要特征是可以测试、观察或者习得,就像管理知识、技能、语言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而水面下的部分则相当于内在隐含特质,包括自我认知、个性特征、动机以及具体的目的等,上述因素都隐藏在行为背后,而对人们的行为或由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模型图,洋葱,模型,胜任力


2模型主要表现了胜任力组成的特质因素,经过图表显示可以得知对特质进行测量以及观察的难易不同程度。如下图 2-2,胜任力特质从内部到外部都是像洋葱一样一层层的体现,最里面的一层是动机,最难被观察和测量,从内到外依次是自我的认知、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可以被观察和衡量的,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外面一层是知识与技能,是最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

胜任力模型,胜任力


图 2-3 培训胜任力模型按照胜任力模型的使用范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通用型,一般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业务以及文化建设等,是最基础且关键的要素,适用于任何岗位的员工。第二,核心胜任力,在相同的组织部门需要员工具有类似的知识与技能,按照员工的岗位制定的模型。第三,专有胜任力,主要针对具体的岗位,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特定角色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质。经过上述对于胜任力的分析,可以得知主要包含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人员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以及特定的环境因素。其中也包含了浅层次和深层次特征两种,浅层次特征主要指的是人员的技能与知识,这些很容易被观察和感知,对于工作胜任力的大小不具有决定的影响。深层次的因素指的是人员的心理动机和个性特点,对人员的胜任力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是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造成绩效方面的不同。通常认为,胜任力有四个关键性的特点:(1)综合性。胜任力包含很多因素,比如员工动技能和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动机行为等。(2)工作情景性。胜任力和员工的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峰;朱昭霖;;优化我国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的路径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18年08期

2 李万峰;朱昭霖;;我国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研究综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04期

3 刘任平;;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我国公务员培训机制的创新[J];蚌埠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J];地质职工教育;1996年03期

5 李直兵;;公务员培训工作之我见[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6 窦杰;杨立新;王冬尽;王向阳;刘福民;;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7 席姗姗;;我国公务员培训体制改革分析——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8年01期

8 邹燕聪;;我国公务员培训体制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8年02期

9 陈彦仓;;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公务员培训模式[J];新西部;2018年05期

10 朴善玉;陈小平;;澳门公务员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纪念甘肃行政学院建院十五周年[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申林;;中国公务员培训模式探新[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刘睿;邹绍岩;;国外公务员培训对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怀珠;;以创新精神推进公务员培训工作[A];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C];2003年

5 贾荣信;;优化管理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挥阳泉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作用[A];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C];2003年

6 ;市县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A];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C];2003年

7 张培德;朱俊艳;;基于组织人培养导向的公务员培训体系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婷玉;;公务员培训的困境与突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杨晓萍;李兆雄;;机构改革与地方公务员培训体系的探索和完善[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郑伟明;;关于公务员培训的几个问题思考[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曦;我市出台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实施方案[N];乐山日报;2017年

2 记者 赵雪洋;我市出台贯彻《“十三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实施意见[N];广元日报;2018年

3 本报通讯员 李启咏;“一册在手,施训不愁”[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任社宣;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同志就《“十三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答记者问[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年

5 记者 吴叶柳;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刘一宁 本报通讯员 马宏明;我省对公务员培训提出明确要求[N];河南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李燕;吉林健全机制提升公务员培训实效[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

8 陕西省留坝县委组织部 张书;公务员培训要紧贴基层一线[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

9 刘晓超;公务员培训不妨沾点“泥土气”[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

10 江西兴国县委组织部 谢斌;公务员培训要更接地气[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健;我国公务员高效培训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陈方猛;干部教育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张正岩;中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蒙;老挝和中国公务员培训差异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2 甘露;拉萨市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西藏大学;2018年

3 曾志达;能力本位视角下的公务员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袁尚阳;英德市YJ局公务员培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李文静;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保定市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7 郝杰;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8 王君;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盼;新常态下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创新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10 张敏娟;陕西省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2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